他知道羽绒服之所以在未来成为风靡一时的必须品,关键有两点。
一是,羽绒不能用开水烫完以后拔,二是肥皂清洗。
现在最重要的是肥皂,现在的肥皂是最原始的那种,要想做成臭肥皂,最重要的是碱的使用,按照相对的比例,肥皂的质量就会有改变。
他让王伯和大山去买了二十几只鸭子回来,宰杀后,完全用手工进行了羽绒拔除,好不容易收集了两斤的羽绒,他又按照知道的程序完全进行了处理。
总之,费了好大力气,又在小河的帮助下,两件羽绒背心做了出来,没错,只做出了羽绒背心。
袁睿知道,百无一用是书生终究没错,这些专业的事自己还真不行,不过还好,只要有样品就行,确保有作用,其他以后就让给专业人做。
袁睿也不耽误了,把陆二公子喊来了。
接下来,一切都简单了,二公子用快马送了一件给了松江孙家,后来这件衣服又被送到京城工部侍郎徐连手里。
这边陆家和孙家一家出布匹,一家找人,季家庄的一个小作坊就这样建起来了。
季家庄妇女很多,又都是家乡人,所以,一开始就来了三百多,后来,陆陆续续的到了近五百。
随着出产的样品越来越多,陆家在通海边上也建了一个大作坊,一开始就有五百妇女做事。
袁睿做的是简易版,根本不是那种可以重复利用的,直接全部缝死,穿烂了就丢,所以做起来很快。
一个手脚快的妇女,开始慢点,一天勉强一件,后来熟练了,一天差不多能做两件。
半个月后,第一批一万件羽绒背心运往边关。
一个月后,又一批三万件羽绒背心运往边关。
巡察使杨坤伸了伸发麻的胳膊,这段时间,确实太累了。
他以为这次自己也逃不过被免职的下场,不管是广陵失陷还是富安被抢劫,他都难免其责,更不要说通海有上千百姓伤亡,不管谁再这个位置上,估计也难以幸免。
可最终,圣上只是下旨申斥了自己,先将董路下狱,后又免去沭阳府崔知府、广陵知县、富安知县的官职。
为此,他还偷偷给恩师于公去了信,想了解朝堂最后的处理意见。
于公没有回信,只是给送信人说了几个字,有功抵过,就让送信人回来了。
杨坤想了好久,才算明白过来,要感谢陈知何将军的布局,至少保住了大部分扬州百姓。
还有就是通海小李庄和季家庄被树立为榜样也是对他的认可。
听说,兵部几位大人对于季家庄的三板斧防守表现了巨大的兴趣,认为沿海的所有村庄都应该按照这样的安排去抗击海匪。
后来他特地做了了解,才知道提出这个方法的竟然就是那个呆呆傻傻的书呆子。为此,他还抽空专门去了一次季家庄,召见了袁睿。
他没有想到,到了季家庄,给他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现在的季家庄就像一处热闹的集市,从各方官道来回运输的马车一辆接一辆,运来的都是布匹、皮毛还有各种材料。
而运出去的有一件件的小背心,偶尔夹杂几条厚重的被子。后来他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运往边关的,陆路和水路都有。
这是工部定向采购用来供给边军的,优先提供给目前正在陇州聚集的淮王军队。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样的一个书呆子,哪里来的这些主意。
要说做点生意赚点钱,在扬州、姑苏、杭州这些地方,这样的人太多了,确实不稀奇。
袁睿家里也有经商的,羽绒这种东西也不是独创,相对来说可以理解。
但是对与海匪的防守,他不能理解,这样的安排足已去独立领军守城了,包含着很高明的料敌意识和退敌兵法。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