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月初,为了以防万一,林夫人已经从扬州把娘家的哥哥请来了,虽说她自己也懂医术,但是林夫人知道自己还是耽搁时间太久了,手也生了,万一遇到危急情况,确实不敢保证小河安全,这才从娘家请了人来,还准备了很多的应急药材。
三月十六一大早,小河就感觉到了不对,陪在边上的丫鬟婆子马上就开始准备。
整整一天,直到晚上,小河还是没能顺利生产,袁家的人都着急起来。袁睿的几个婶婶也是跟在小河身边一天了,帮着小河稳定情绪,也教给小河保持体力的小技巧。
这里面其实是小河母亲的责任,自从回到季家庄,本来有点瘦弱的小河就被王婶重点照顾,想方设法地给她补充营养。
这一补,就没能控制住,一下子补过了。
本来小河就有点瘦弱,林夫人也没有注意到这么多,感觉跟其他孕妇相比也算正常,就没能及时制止。
到了晚间,看着小河力气逐渐耗尽,生怕小河出了意外的林夫人立即请哥哥出面给小河扎了两针,还把从扬州带来的一颗百年人参切片放在了小河的嘴里。
几位婶婶又按照老方法对小河进行了安抚,还特意给小河的胎位进行了简单的抚顺。
亥时一刻,经过众人的努力,小河终于顺利产下一子,体重七斤八两。
虽说这个孩子以后姓孟,要顶孟家的门户,可是,怎么说这都是袁家的种,也是袁睿的第一个儿子,未来的前途那是不用说的。
只要这个孩子在季家庄长大成人,以后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对自己父族的关照那肯定也是一定的。
接下来几天,季家庄就开始热闹了,先是附近的村子陆陆续续地有百姓送礼来,什么都有,蔬菜、鸡鸭鹅,甚至还有赶了一头猪的。
这些百姓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袁睿,方圆几十里的众多村子多多少少都受过袁睿的恩情,要不养殖,要不就是双季稻,去年年底,他们又跟着袁家种土豆。
可以说,这几年以来,这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大部分是袁睿的功劳,现在袁家有了后人,让周边老百姓的心更踏实了。
后来,通海的几大家,扬州的几大家,连带着松江、杭州的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大家也都送了厚礼来。
也幸好是郡主把袁家扩建了,院子足够大,那些礼物才能放得下。
最后,得到消息的京城里开始往袁家送礼,当然这些袁睿不知道,季家庄那边也不知道。
袁睿现在可高兴不起来,现在的局面已经不可控了!
在路上,袁睿接到了齐峰的密信,已经大概明白了这次争斗的原委。
跟袁睿预估的差不多,说到底,还是粮食问题,大夏目前最难过的就是饥饿这道关。
袁睿跟方荣就这事探讨了好久,他对于苗人的了解还是不够详细,特别是现在的苗人。
“公子,苗人现在分成了黑苗和白苗,不过按照中原的叫法,生苗和熟苗,就好理解了。顾名思义,生苗就是一直秉承自身传承的苗人,跟汉人很难打交道。而熟苗,跟汉人打交道比较多,已经学习了好多汉人的习性,逐渐跟汉人有一样的生活习惯了。”
在袁睿的强烈要求下,方荣倒是没有再称呼袁大人,但是却跟阿牛一样开始称呼公子起来。
“那这次生事的是生苗还是熟苗,可有什么办法解决。”
“生苗大部分在大山深处和贵州、滇北区域,这里大部分还是熟苗。”
“公子,正如我所说,苗人最大的问题还是身份问题,想要解决这次问题不难,但是想要彻底把汉苗之争解决,不容易!”
“方兄,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次起纷争根源就在于粮食,只要把粮食问题解决了,这次的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可是对于未来的纷争却要再找他法。”
“公子,现在的田地就是这样的境况,粮食也就只有这么多,所能做的也就只能多想办法收取更多可用来交换的东西,否则这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苗人,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种族特征,对于自己的信仰也很坚持,所以思想很独立。相应的对于很多汉人官员那种生硬的说教根本不理睬,特别是很多汉人官员对着他们大呼小叫,贬低,鄙视,甚至强迫他们改变民族习性的做法非常反感。”
“所以我说粮食不是问题,有很多苗人完全是自给自足的状态,汉人官员按照汉人的方式直接一摊派,矛盾就激化了,时间长了,汉苗之间也就成了死对头。”
对于方荣现在的认识和思考,袁睿还是赞同的,如果不是袁睿知道能种新作物,这个方法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看来自己的筹划要抓紧提前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