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圆坟之后是头七,老家这边每个七都烧,所以盛连成夫妻至少要等着五七烧完,才能回家。
可没想到,就在盛韩氏刚烧完头七的第二天,张淑珍娘家那边传信过来,说是张淑珍的母亲也不行了。
这刚走了婆婆,娘家妈也没有了,张淑珍哭的死去活来,盛连成只好强忍着悲痛,安抚妻子。
接连两位老人过世,盛连成夫妻伤心难过了挺长时间才缓过来。
十二月下旬,国外客户的销售反馈陆续到了。
猫爬架在各地销售火爆,几乎是刚一摆出来,都不用做活动宣传,就被抢购一空。抢不到的,都纷纷预定。
各地客户要求追加订单,这一次,订购数量远远超过上一次。
而且,还有其他地区的客户,也闻风而来,找到了盛希平的公司,要订购产品。
盛希平这边接到客户反馈,立即跟客户沟通,签订长期供货合同。
之后,盛希平立即联系还在老家的盛希文盛希武,让他们抓紧时间组织人手,开工。
盛连杰一听,又有订单来了,而且这回订单数额更大,也顾不得伤心了,忙打起精神来,召集人手开会,分派任务。
这一次,不少人家都主动要求加入,为了稳妥起见,新加入的都需要进行考核。
考核手艺过关的,才给分派任务,考核不过关的,一律不用。
盛希文盛希武,也忙碌了起来,跑材料,联系运输,就连盛希正和盛希宏,以及刚刚复员回家的盛希勇,也被拽着帮忙。
老家这边不通火车,交通不太方便,往外运货很麻烦。
盛希平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托关系购买了六台大卡车,组成运输队。
由盛希勇任运输队队长,领着盛希正、盛希宏,还有张守山家的俩儿子,专门跑运输。
“老二,恁家希平,是这个。”
大卡车到乡里那天,盛连义还有家里几位长辈,当着盛连成的面儿,把盛希平好一番夸赞。
“这孩子心眼儿好,不忘本,自己富裕了,还记得帮老家的人。咱大家伙儿挣了钱,谁不念着他的好啊?”
面对众人的夸赞,盛连成自然是美的不行。
自家这儿子啊,真的是挺有能耐,竟然想到带领全乡致富的好办法。
当初盛连成面对弟弟各种打听不肯接茬儿,主要就是担心老家这些人贴上盛希平,事情干不好,还给盛希平添麻烦。
没想到,在盛希平的谋划下,老家的这些人倒是成了助力。
挺好的,大家伙儿都有个事情干,凭着双手勤劳致富,比旁人接济那点儿钱,强太多了。
因这事,盛连成夫妻因亲人离世的伤心情绪,也淡了许多。
盛连成还跑去村里木匠房,看着那些人干活,兴致上来,他还非要动手帮忙。
村里这些人都认识盛连成,以前见了他顶多是客气的打个招呼,可如今大家伙儿再见到盛连成,那叫一个热情。
有句老话怎么说的来着?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之前盛连成在林场,人人敬重,盛连成还不觉得什么,毕竟儿子从小就有能耐,他都习惯了。
如今在老家,盛连成受到乡亲们如此礼遇,盛连成才有了一种真正意义上衣锦还乡的喜悦。
不光是同村的人对盛连成格外敬重,就连其他乡镇的领导,不知道怎么打听到了消息,也带着东西来看盛连成。
尤其是张家所属的终兴镇,镇书记和村书记,特地找张守山陪着,过来见盛连成夫妻。
就为了拉近关系,让盛连成夫妻在儿子跟前说点儿好话,匀点儿订单,给他们镇上。
盛连成自然不好一口答应,只说回头给儿子递个话。
至于成不成的,他可不敢保证,这公司的事儿,盛连成不懂,他也不能随便插手。
“大叔,谢谢啊,只要有恁这话就行,回头不管俺那兄哩咋说,俺都承叔哩情。”镇书记握着盛连成的手,感激的说道。
“哎呀,活了大半辈子,这回是真的感觉到,咱跟着孩子沾光儿喽。”
等来客都走了,盛连成坐在炕上,跟张淑珍说道。
“是啊,你看村里这些人,都忙着干活,忙着挣钱,不管大人孩子,脸上都乐呵呵的,多好?
我听大哥说了,上回的订单,他领着希正希宏,还有媳妇们,挣了三百多块钱呢。别的人家,最少也挣两百多。
这一次听说订单挺多的,好像能干到来年五六月,要是这么算的话,最少能挣一千来块钱,这不挺好的么?”
张淑珍听见丈夫的话,也跟着乐。“看着家里人过好了,咱心里也舒坦。”
以前不经常回来,一个是自家过的不好,花不起那么些钱。
再一个,也是因为老家这边日子过的不好,他们回来,连吃带住的,对于家里这些亲人来说,都是负担。
如今家里人除去种地,有了别的营生,不管挣多挣少,总归是一份收入,他们回来看着,心里也好受。
盛连成夫妻,一直在老家住到了张王氏烧完五七,正好这时候也一月十来号了。
盛希平就打电话过来,跟父母商议,让父母先去首都住几天。之前着急赶路,盛连成他们是坐火车到沈阳,再从沈阳坐新开的一趟车,直接到兖州,途中不经过首都。
这回去,怎么也得到首都,看看儿子儿媳妇。
尤其是,吴玉华都怀孕三个多月了,张淑珍这个婆婆,多少的过去照顾几天,算那么个心意。
正好,盛希泰过几天放假,盛希平这边尽快处理完公司的事,到时候也去首都汇合。
盛连成夫妻一寻思,这样也行,左右都出来这么久了,也不差这几天了,那就去首都看望一下儿媳妇吧。
就这样,一月十六号上午,夫妻俩坐上盛希勇往兖州送货的卡车,到兖州后,买票上车,直奔首都。
盛希康那边事先接到消息,提前去接站,把父母接到家里。
张淑珍见到三儿媳,高兴极了,扯着儿媳妇的手,各种关心。
“玉华,你看,你怀孕了,我离着远也照顾不到。
这点儿钱,你留着买点儿好吃的,补补身体。你和孩子都好好儿的,我和你爸才安心。”张淑珍说着,就掏出来五百块钱,塞给吴玉华。
“妈,不用,我和希康都有工作,你之前给我们的安家费,都没动呢。”
吴玉华和盛希康的工资都不低,单位的福利又好,他们在首都有自己的房子,不用租房,没啥负担。
俩人早晨起来随便做点儿吃,中午各自在单位食堂吃饭,晚上回家了,乐意动弹就做点儿,不乐意动弹就去吴家蹭饭,所以日常花销并不大。
之前订婚的彩礼、改口红包、安家费,以及吴家偷偷给的压箱底儿,吴玉华全都存了起来。
所以小夫妻俩手里钱不少,她哪里还好意思再管婆婆要钱啊?
“那不一样,那些是给你们过日子的,这个是我当奶奶给小孙子小孙女的。
你听话,把钱收着,平常该吃什么就买,别亏了嘴。
女人怀孕最辛苦了,千万不能大意,往后这一家就生一个,必须得好好养着。”张淑珍可不管那些,硬把钱塞到了吴玉华手里。
“可别跟我撕吧啊,你现在身子沉,咱一切以孩子为重。跟妈不用客气,给你的你就随便花。”
婆婆如此盛情,吴玉华实在是没法再拒绝,只能乖乖收了钱。
为了迎接公婆过来,吴玉华特地预备了不少好吃的,还包了饺子。
正好盛希泰晚上没课,也赶了过来,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顿晚饭。
盛连成夫妻在三儿子这边住下,第二天还去吴家看望了吴老。
之后两口子就在首都各处转悠,采买了不少东西,其中大部分都是给吴玉华准备的。
女人怀了孩子,最忌讳着凉,首都冬天也挺冷的,张淑珍就怕儿媳妇凉着再伤了身体。
所以她特地去商店买了布和棉花,给吴玉华做了条腹部宽松的棉裤,留着让吴玉华穿。
吴玉华跟盛希康结了婚之后,俩人就回到首都生活,基本上就等于是跟婆婆没生活在一起过。
之前她只听大嫂周青岚说,婆婆怎么怎么好,实际上,心里也是有些不以为然的。
这婆媳关系,能够互相尊重客客气气就算不错了,哪有几个婆婆真把儿媳妇当亲闺女一样疼的啊?
可到了这会儿,吴玉华算是真的体会到了,大嫂说的她们有个好婆婆,究竟是怎么好了。
当她穿上婆婆特地赶制出来,又松又软的棉裤时,不止身上暖和,心里更是热乎乎的。
“妈,谢谢你啊,这棉裤我穿着可暖和了,还合身。
妈,你这针线活做的可真好,比我妈强多了。”吴玉华喜滋滋的说道。
“那能一样么?你妈有工作,人家还得上班呢。
我就是一家庭妇女,家里孩子又多,针线活要是不好,希康他们不就得挨冻了?”儿媳妇的夸赞,让张淑珍乐得合不拢嘴。
“那个,你生孩子用的包被、夹被、尿垫子,孩子穿的小衣裳、肚兜,等我回家去给你做啊。
这些东西,外头买的咋地也不如自己做的用着好。”
张淑珍被儿媳妇夸的心花怒放,当即爽快的表示,小娃出生要用的东西,她都包了。
“哎,谢谢妈,这些东西,我是真的不懂,那我可就不准备了啊,到时候用现成儿的。”
吴玉华也没跟婆婆客气,直接应道。
张淑珍跟吴玉华这对婆媳相处十分融洽,这也让盛希康松了口气。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