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辆在扬州城内疾驰而过的马车,显然是嚣张惯了,根本不管被惊扰的百姓。
赵国基见状,走过去,把那老汉扶起来。
老汉面相看上去已经有六七十岁,实际年龄未知,摔了一跤,身体吃痛,但是起身第一件事,却是照看麻袋,跪在地上,捡拾从麻袋里散落的东西。
赵国基也蹲下去,帮着他一起捡。
老汉忙不迭的称谢。
贾环在车厢里,看到老汉麻袋里的东西,有点眼熟,吩咐从车辕上跳下来看热闹的钱槐,“你去取一块那个东西来给我看。”
钱槐虽然有点不明所以,但还是听命上前,从地上捡起一块番薯,见上面沾有泥土,用手拍了几下,拍不掉,撩起衣襟擦了几下,把泥土擦掉大半,才递给贾环。
贾环接过来,在手里仔细打量,确定它就是番薯。
看到它,贾环才想起来,前世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好像看过一篇番薯的科普文章,文章中说,番薯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从海外传过来的。
红楼世界,明朝以前的历史,和贾环知道的一样。
从明朝开始,才发生改变。
算算时间,此时按照公元纪年,应该是十七世纪初,正是明朝晚期。
番薯这个时候传入大乾王朝,和原本的时间线应该差不多。
生活在新时代的年轻人,把番薯当做一种零食,或者健康代餐主食,却不知道,番薯从十七世纪初传入中国,因其高产耐贫瘠,迅速成为广大百姓的粮食补充。
历史上,中国的人口,在宋朝之前,就算是在所谓的盛世年月,顶多也不过6000万。
宋朝时期,人口才突破1亿。
经过两宋之间的战争,以及元朝统治,人口又降到1亿以下。
明朝建立的时候,中国人口,只有6000万左右,经过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明成祖朱棣的永乐盛世,以及后面的仁宣之治,传到明英宗的时候,人口恢复到8000万以上。
土木堡之变,刚刚建国不足百年的大明王朝,一朝崩溃,中华大地又陷入南北分治的局面,广大的黄河以北疆域,沦于草原民族统治,两淮繁华之地,成为南北交战的战场。
到大乾王朝太祖奋起,取代软弱又内斗不断的南明朝堂,重新竖起中华大旗,历经二十多年艰难创业,终于再一次驱逐鞑虏,复我中华,还都京城的时候,中华大地上,人口再一次降到6000万以下。
经过大乾王朝的数十年经营,现在,国朝人口,已经恢复到9000万,照这样发展下去,再过一二十年,就能再一次突破1亿人。
在农业技术落后,农作物产量不高的情况下,中华大地要养活1亿人口,非常困难。
历史上,明朝在万历年间,人口达到巅峰,高达1.5亿人,国家实在养不起这么多人。
再加上大江南北,灾患频仍,进入到十七世纪之后,明朝已经进入末世,活不下去的农民,化作流民,成为明朝与外患同等的内忧。
明朝最后,其实不是灭于外患,而是先亡于内忧,京城是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破的。
满清是捡了个大便宜。
大乾王朝现在的情况,要比明朝末年好上许多,虽然如今两帝并立,朝局暗流涌动,各地灾患不断,底层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
但是,好歹还没有到活不下去的程度。
历史上,中国人口,在满清康雍乾三朝,迅速增长,从康熙初年的不足1亿人,到乾隆末年,一个半世纪的时间,人口增长到3个亿,从此奠定中华人口第一大国的基础。
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人口出现如此爆发式的增长,原因多种多样。
在贾环看来,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番薯、玉米这样的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增加了百姓的口粮。
百姓只有在吃饱的情况下,才有余力生育。
宋朝之前,不是百姓不愿意生养孩子,而是粮食不够吃,生了孩子也养不起。
宋朝的人口之所以能突破1亿人,原因是大力发展工商业,藏富于民,百姓有钱,自己土地上的粮食不够吃,可以从海外收购。
大乾王朝现在,对工商业的态度,既没有宋朝那么开明,也没有明朝那样打压,海关未禁,海贸繁荣。
江南地区,已经产生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像贾环刚刚卖书稿的书铺,已经形成了自产自销的产业,聘用了相当数量的产业工人。
扬州城毗邻的运河,靠着常年无休的漕运,供应了数十万漕工。
林如海执掌的巡盐御史衙门,治下的两淮盐场,也有数万盐工。
漕工和盐工,在某种方面,也属于产业工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