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孤花费的整整十年时间,走遍大明的每一处角落。”】
【“那些贫寒之地的百姓,穷苦的百姓,他们也想出人头地。”】
【“也想要常味读书,但他们必须为了一家老小,衣食住行走。”】
【“难道他们不想读书吗?!难道他们一辈子就该呆在泥田里,日复一日吗!”】
【“孤仅仅十年,看到的就有如此,大明疆土旷阔,还有孤没有抵达的地方,实际数字比你凭空想象多不知几何!”】
孔子:“十年走访民生吗?如此贤良之举,是老夫眼界狭隘了,言不止于行,行止于言。”
刘恒:“次子有朕当年的风范,只不过朕看到的是民生的问题,相似却又不同。”
荀子:“人生又有几个十年,能用十年青春岁月换取民生实况,当属不易。”
刘洵:“只有真正体会民间疾苦,才懂得如此治国实效。”
赵匡胤:“汉文帝,汉宣帝,两人都曾在民间呆过很长一段时间,两者一人成为后世明君典范,一人成就大汉最后高光!”
李世民:“刘洵本名刘病已,但考虑百姓名字不能和皇帝重名的忌讳,而病已重复太多,便改名刘洵,这也是头一位皇帝自己改名的吧。”
杨坚:“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骄奢淫逸,不可救药。”
杨勇:“不是父皇,大隋亡在杨广身,你老是点我干嘛啊?”
杨坚:“若你能像这朱标一样,暂且不说游历民间十年,你但凡能体验普通百姓生活一年,我都谢天谢地了。”
【“可您可曾想过,文字改革,会给全国官员带来极大的不便?”】
【“本就事务繁忙,若还要学习新文字,这未免有些不合常理吧。”】
【胡惟庸当即反驳道,对于这件事情,他是强烈持以反对状态。】
【而绝大多数的文官,也都是处以反对的状态。】
【其实朱标也明白这群人为何反对。】
【“时代在进步,你们跟不变革的步伐,就注定要被淘汰。”】
【“这是亘古以来,从未改变的道理。”】
【“试问自秦以来,强汉之后盛唐,整个华夏大地便陷入了轮回的漩涡。”】
【“始终在原地踏步,国家从未强大。”】
【“甚至越来越弱!”】
张载:“此言不错,自开元盛世后,这片土地便开始陷入了衰弱,大宋连燕云十六州收复都做不到。”
朱元璋:“更是被外族覆灭,若不是咱力挽狂澜,这片土地的主人恐怕就要改姓了。”
赵普:“轮回的漩涡,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久合必分。”
老子:“当一个时代的矛盾到达的极限,那么就代表时代需要进步。”
庄子:“是无常势,天无常轮,若不变革,那便成为了下一个轮回。”
韩非:“直到轮回遇见那个足以变革的人。”
李世民:“看来,这个时代,就要从这朱标开启了。”
【“诡辩,您这是诡辩!天下千年如此,唯有不可!”】
【胡惟庸说不过朱标,此时一位翰林学士回应道。】
【“正是因为千年如此,所以无数百姓出头日只有战乱拼命!”】
【“正是因为千年如此,无战乱,百姓无出头之日!”】
【“正是因为千年如此,天灾来临时,饿殍千里之广!”】
【“正是因为千年如此,天下久分必合,合久必分!”】
【“秦,汉,新,晋,隋,唐,后周,宋,无一例外,皆不存四百年之魔咒!”】
【见状,又有翰林学士出来回怼朱标。】
【“国家亡,那是因为君主无能。”】
【朱标回怼道:“大汉七代明君,难道还不够吗!?”】
【“七代明君,历经两朝,才国祚还未到四百年之久!”】
【“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一时间,整个朝廷都被朱标怒骂的哑口无言。】
【整个朝廷一片静寂,实在说不过朱标,又不能爆粗口。】
【毕竟朱元璋还在面看着,敢骂朱标,分分钟人头落地。】
韩非:“此言当真犀利,文武百官皆被骂的无一人还口。”
朱元璋:“正常,正常,咱的标儿也经常怼的咱哑口无言。”
荀子:“口才当真出色,有当年张仪苏秦之风。”
张仪:“哈哈哈,这朱标言语也未尝不犀利,若是我和他,争口舌之利,还不知谁赢谁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