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策略问题。
这也是政治取向。
这让中原的儒家看到了希望,对于九州的融合肯定是有正面作用的。
同时,
这也突显了赵高在法律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在秦皇嬴政的心中的分量。
赵高在秦法方面的深入理解,使他对江白的法律解释:【秩序即正义】和【存在缺陷的正义】更加认同!
因为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此时,
赵高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他心中开始思考,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对秦法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入。
但江白不仅了解古今,还能轻而易举地掌握百家思想的精华。
这种境界和造诣……
赵高觉得他这辈子可能都难以企及。
此时,
秦皇嬴政终于从深思中慢慢觉醒过来。
扶苏已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更不用说秦皇嬴政了。
作为至高无的帝王,嬴政天生就有一种使命感!
他在十几岁时就熟读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道、礼、爱、义、法!
他曾经最不认可的是【道】……
因为吕不韦总是用道家的无为来限制他。
至于墨家的相互关爱,互相利益。
嬴政认为那只是墨子时代的理想。
但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死后,墨家很快开始分裂和衰落。
至于孟子的义……
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
其中义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些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义】……
是关羽的忠义,是鲁仲连的道义,是秦叔宝的侠义!
这些忠臣和义士很好地诠释了儒家所强调的【义】。
那么问题来了,
儒家最初的【义】是什么呢?
孔子认为:所谓的义,就是“适宜””。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需要符合礼节和道德。
这就达到了【义】的基本要求。
孟子则进一步将【义】解释为对丑恶的羞耻感。
也就是说,人们需要对自己和他人不道德的言行感到羞耻和厌恶!
自我修养和反省都属于道德范畴。
在乱世中,孟子的【义】可能会显得有些软弱。
相比之下,
关羽的义可能会显得更为豁达!
但如果有人想成为儒家的君子……
那他必须更深入地理解和继承孟子的【义】。
秦皇嬴政倾向于法家思想,强调霸权,对于君子之道似乎并不感兴趣。
而扶苏则是满怀谦逊,犹如君子般的存在。
在谈论到礼与法时……
嬴政的观点是保持不变的,表面儒雅,内心依赖法家,以百家学说作辅,这被认为是统治的方式。
此外。
受到江白的熏陶,嬴政对于先前不太赞同的【道】,现在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嬴政还是有些困惑。
所谓的【无为】、【守虚】、【合道】在国家治理方面到底有何益处?
如果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那对于位居帝王之位的嬴政而言……这些似乎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