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剩下她一人来回不停地踱步思量。

她心道:“若凤丫头所言非虚,此桩婚事倒也还算是个靠谱的。可宝丫头的性子,万一一哭二闹三上吊.......”

“如今薛家生意却也是麻烦丛生,各地掌柜也都一个个的怀着异心。若是能攀扯上皇亲国戚乃至于王府,薛家目前的难处自然便迎刃而解了。”

“哎,可怜宝丫头是个娘们,若是个男儿,我又何需如此操心呐.......”

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

宝钗的父亲年纪轻轻便英年早逝,她一个人带大了薛蟠和宝钗,于这一对子女的性情品德可谓是在了解不过了。

薛蟠且不提了,纯纯的败家纨绔,毫无经商头脑,整日里不学无术,只爱胡闹厮混。

若是能和那京城秦公子一般浪子回头该多好!可惜,可惜。

宝钗倒是样貌才情品性皆俱佳,可惜是个女儿家。

原本宝钗年纪还算尚小,自己还从来没有考虑过她的婚事呢。

不过现在算算,宝钗今年也十五了,按理说婚嫁年龄全然是到了,只是却不知那秦公子何时正式立府罢。

虽说侧室毕竟不如主母,可她也知道薛家不过只是一介皇商,女儿怕是也配不得那皇亲国戚罢,如何与那巡盐御史之女相较?

更何况多少人家年纪小些的妻妾,总比年纪大的受宠些........

正细细思量着呢,忽然后边的帘子被掀开了。

一个女儿家缓步而入,她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端的是倾城绝色!

这不正是那多少人魂牵梦绕的薛宝钗么?

薛姨妈见女儿进来,笑着招手道:“宝儿您怎么来了呢?眼看着如今入秋了你可得多多增添衣物,勿要风寒了!”

宝钗含笑扶着她坐下,缓缓道:

“妈妈,我方才来的路上遇到那京城来的林之孝家的了,也听说了表姐想传的话。”

薛姨妈闻言叹了口气,有些迟疑的道:

“我的儿,你作何着想呢........”

宝钗摇头失笑道:“妈妈无需如此愁眉苦脸的!我知妈妈疼爱我。可丰字号如今已然不振,再加上凤丫头那番雷厉风行的性子,必是已经让秦公子知晓了。”

“此事无论妈妈是否情愿,我都必要去那神京走一遭的。女儿本就年大当嫁,自然是无怨无悔的,只求家里一切顺遂。”

丰字号便是薛家的生意,如今却也是危机四伏,势同累卵了。

薛家如今又只有娘们三个,还有一个不成器的儿子。

在宝钗看来必要为家族及其自己寻条出路的,如今看来看去这四王八公家族,一个个都仿若暮年,自然是不如当下的新兴权贵秦府好的。

至于男欢女爱这些事儿,双方是否情深意切,在她看来都不值一提了........

一转眼又是十数天过去了,如今已经临近十月份了。

神京,皇宫。

乾东五所,头所。

近日待到秦昭阳大婚之后与林黛玉于淮扬回门归京,很快陛下下诏,秦昭阳,字弘熙,籍贯燕京人士。

父秦敬业,京营节度使左翼总兵,世为将家。

秦昭阳自幼与皇子伴读,折节读书,后又授五品龙禁尉,乾清门行走之职。因才智出众,历练有成,特擢翰林院侍讲学士,兼工部行走,侍读学士。

这所谓工部行走之职,按照秦昭阳的理解,便是现代社会所谓的临时工,属于临时性质,不是招录来的正式工作人员,也不用签合同。

清朝的那些“行走”也是如此,他们的任命不用经过内阁和吏部提名,也不用发正式的任命公文。

只要皇帝一句话,那些“行走”就可以立马去上任,不需要其他繁琐的任命程序,同时皇帝想让他走也不用那么麻烦,只要一句话那些“行走”就得立马走人,重新回到自己的本职岗位。

说白了,这“行走”其实不是一个官职,只是说明这人在那个单位上班。

至于秦昭阳之所以会被皇帝特地擢升,他也并不感到意外,毕竟在大燕皇宫侍卫的录取标准主要有两个:出身于名门贵族或官宦世家,身体强健,贵族子弟们依靠家族门荫当皇宫侍也是个很好的出路,而且,大燕侍卫分为多个类别和等级,待遇好,地位高,还是入仕的捷径。

论地位,在各种侍卫中,御前侍卫最靠近皇帝,地位也最高。

侍卫在皇帝周围甚至身边工作,其素质和才能也容易显露、被皇帝赏识。

因而,口齿伶俐、做事干练尤其是有些文化,就容易脱颖而出,被提拔或者直接转为朝廷军政职官。

例如秦昭阳前世的满清一朝,索额图“初授侍卫,自三等游升一等”,明珠“自侍卫授銮仪卫,治仪正”,和珅先后担任三等侍卫、补粘杆处侍卫、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

他们担任侍卫,久经历练,而且注重学习、自我提升,因而素质和才能就逐渐显露,从高等级侍卫直接转为中高级军政官员。

说起这一方红楼世界的历史,秦昭阳起初并未上心,但后来还是耳濡目染的了解到了。

与前世相差无几,也有汉魏晋唐宋元明等朝代。

但是并没有满清王朝!

当初大明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眉山自缢之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原本应该山河沦入异族之手,神州陆沉的局面却被大燕的开国皇帝一举改变了!

天降猛男大燕太祖率领义军先后灭李自成,驱除满清,一统宇内,然后登基为帝。

这位年号圣武的太祖皇帝一生戎马,又自号东风天王,致力于驱逐鞑虏,汉道再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