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张闿在下令之后又思考了一下,随即朝着前方的副官招了招手,将他唤了过来,开口说道。
“对了,记得提醒一下兄弟们,到时候我们遇见了曹嵩,务必不能留下活口,只要冲杀进去,那一定是一个都不能留,记住没有。”
面对张闿如此命令,那名副官显然还是有些疑虑,他迟疑了一会,开口说道。
“可是将军......我们如果直接动手杀了曹嵩的话,不仅是得罪了曹操,连刺史这边也得罪了啊。陶刺史的本意从来都是将曹嵩捉拿之后威胁曹操,如此一来,刺史那边肯定也不会保我们的。”
“哼,谁说我们还要回徐州去了,杀了曹嵩我们就是立下大功,到时候我们往明公那里一躲,那么天高皇帝远,谁能奈何的了我们。”
面对副官的疑虑,张闿显然是不屑一顾,手中的大刀随意挥舞着,显然已经开始畅想之后的美好生活了。
“所以将军,您的意思是到我们回去的时候了?”
“等到杀了曹嵩就是机会,到时候徐州战事重燃,曹操和陶谦两败俱伤之时,明公那边也就有两插手的机会,到时候拿下徐州,我们就是首功。”
“荣华富贵,还不尽在我手吗,哈哈哈哈哈哈!所以传令下去,诸军务必加速,我们一定要把曹嵩给拦截在泰山郡之前!”
“诺!”
本章涉及史料:
1.后汉书·应劭传:兴平元年(194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
2.三国志武帝纪:(193年)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
3.三国志裴松之注:臣松之案:此时天子在长安,曹公尚未秉政。罢兵之诏,不得由曹氏出。
4.三国志武帝纪: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
曹嵩是一次讨伐徐州之后才死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原因有几个。第一个自然是后汉书应邵传里写的很清楚,曹嵩是194年死的。
第二个就是武帝纪写的很清楚,193年阙宣把华、费二地占领了,但是曹嵩走的是梁甫道,之前也将地图贴出来了,忘了的读者老爷可以回看五六章,所以很显然,曹嵩前进的方向已经被阙宣给占据了。
而且这个占据的时间要持续到袁绍和曹仁的联合部队攻击之后,所以曹嵩没有理由也不可能在193年的时候率先赶回兖州,那不是找死吗,路上被抓了至少都要被净身出户。
武帝纪的记载我也认为是佐证之一,你看那个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我们回忆一下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显然这是一个整体,显然指的是最开始189年曹嵩罢官回家的事情。董卓之乱,避难琅琊也是一样的。
不这样理解的话句子就会出问题,就变成了董卓之乱,避难琅琊,为陶谦所害,成了董卓之乱的时候就死了,怎么可能理解的通呢?
所以原话删减之后应该是: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太祖父嵩,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所以陈寿显然也写出来了是一伐徐州之后死的,所以综上所述,作者写出来这样的剧情,如果读者老爷有其他看法,欢迎在讨论区指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