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两广和福建还要用宗族械斗当幌子,生怕被带清官府提前发现,现在不怕了。
反正战争和种种因素导致兰芳控制区周边流民遍地,只需要一点粮食和武器就能招募到很多流民组建民团,根本不担心没有办法发展起来。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清政府存在以及能维持生产秩序的地方,不是大中型城市比如合肥、安庆、徽州等等,就是地主老财和旗人、包衣奴才这些中上阶层在地方的不动产。
组织流民干他们,准没错。
而且该说不说,这其实也是赵学宁锻炼、培养行政人才的一个方式。
赵学宁在长沙搞行政培训班,除了上课学习书本知识,也是要有实践经验的需求才能委以重任。
所以行政培训班的数千名学生首先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经过考核之后,这些学生会被外放到湖南本地的一些集体农庄内进行一两个月的实习。
实习结束之后,他们就会被丢到四川等地去开创新的集体农庄,从无到有的拉起一个行政单位。
接触反清义军、收编成规模的武装组织这些重活当然不会交给他们,那都有专业人士去完成,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收拢流民、找寻土地、建设农庄。
初出茅庐的学生们很难说能把一个标准行政区交给他们治理而不出问题,所以赵学宁就给这些学生们布置了任务,学有所成之后,直接丢到外面去开创、建设农庄。
赵学宁除了在工作小组里面安排有军事经验的军事教官跟着他们保护他们的安全,其他行政、宣传方面的事情都交给那些初出茅庐的新手们。
如果他们成功了,等到了大军抵达的时候,把已经建设完成的农庄交给了政府接收,那么他们就可以正式毕业,得到认可,成为一名有经验有能力的兰芳预备官员,可以进一步的任用。
如果失败了,乃至于身死,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除了成为反面教材之外,也只剩下一声叹息。
特殊时期培养人才的特殊方式总是需要代价的。
从兰芳九年八月开始,到兰芳十年的三月,七八个月的时间,赵学宁派出了二百多个工作组前往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乃至于山东等地组织兰芳的民团势力。
根据目前赵学宁所统计的,有一百八十七个工作组成功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集体农庄,有五十多个发展的十分迅速,已经在以上各省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但同时,也有二十个工作组失联、或者明确传回了失败讯息。
工作组失联和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是天灾,遇到大水、泥石流、大风等等而遇难。
但是更多是因为人祸。
比如遇到了清军溃兵,不敌而被杀。
或者是遇到了成群结队的流民组成的土匪武装的袭击而被杀。
亦或是在组织农庄民团进行战斗的过程中大意了,被地方上的清军、地主团练以优势力量击败了,从而丧命或者奔逃。
赵学宁积极统计失败小组的人员损失和造成损失的原因,对于那些与农庄民团为敌的家伙们予以重大关注,列入必杀名单,破击之日鸡犬不留,斩尽杀绝。
对于敌人,赵某人绝不是一个宽容大度的好人,他从不吝啬以最彻底的武力手段将敌人赶尽杀绝,除非有政治需求或者经济需求,否则拦住他的路,只有一个结果。
死。
总数超过百万的七省之地的土匪强人、骗人教棍和土豪劣绅可以作证,赵学宁说的都是真的!
因为赵学宁的政策安排与七省之地初步生产而积累的一些物资的支持,使得兰芳军队虽然还没有正式展开行动,但是在四川等五省之地展开活动的兰芳农庄组织达到了一百多个。
农庄人员超过三千的工作组有五十二个,剩下的能联系上的全都超过了两千人,林林总总,已经有三十多万人在兰芳农庄的编制底下开始生产、战斗。
兰芳大军还没有打过去,可是先头部队已经打过去了。
他们积极发展以战养战的精神,从敌人那边夺取生产资料和人口,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在没有正规军支援的情况下展开积极行动,其中尤其以活跃在山东地区的十三个工作组为最坚韧。
有了这些工作组的支持,兰芳政权收编那些地方上的反清武装的行动也颇为顺利,这些反清武装一看兰芳这边已经形成了如此巨大的规模,顿时就没了争锋的意气,为了活命了,就乖乖投靠了兰芳,接受整编。
可以说大部分反清武装都是懂事的。
只有少数实在是不懂事,比如那个在凤阳府起事的自称大明皇帝的屠户朱五六,这家伙不仅和带清为敌,也要和兰芳为敌。
准确的说,他是非常执意的要求兰芳政权向他投降。
劝降李克失败之后,他就很执着的连续派了三批人手带着他的“国书”前来长沙要求赵学宁率领兰芳政权向他投降,接受他的改编和指挥。
他要求赵学宁在大明旗帜下向带清发起进攻,并且表示会按照徐达,乃至于沐英的形式封赏赵学宁,给赵学宁十分丰厚的赏赐。
保底与国同休!
上限是学习沐英,裂土封王,二百年沐王府永镇边陲,实际上就是一地的土皇帝。
怎么样,我给的条件不错吧?
这么好的条件,你要是还不投降,那下场就很凄凉了!
他就会亲自带着大明天军前来讨伐兰芳!
赵学宁看着他的三封“国书”,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想明白这家伙是哪里来的底气,居然敢让拥兵三十万的兰芳政权向他整体投降,让他白嫖一个政权的力量。
这家伙难道真的是个天sha才bi?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