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两圈是真没办法,现有条件下真做不到单台发动机达到五百马力的地步,哪怕星型发动机可以堆叠那也不行。
叠两个四缸变八缸已经很离谱了,你再往上叠岂不是修理兵的噩梦?
而且说实话她并不喜欢星型发动机的设计思路,现在用着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在她眼里,这个世界的坦克作用就在于集群作战,所以最好能做到零件制造简单,通用率高易维护等特点,至少她对于轻中型坦克的定位就是如此。
如果需要更猛的,她也不至于搁这75毫米主炮的豆丁上浪费心思。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16吨的自重也就相当于前世的轻型坦克,未来发动机效率上去后,放大两圈就是中型坦克了,还挺省事的。
现在的话就当是实验了吧,看看轻坦在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用处。
现在在模拟道路上狂奔的小家伙已经和实验车那时的模样变化了很多,已经逐渐开始向量产型靠拢。
核定成员五人:电台员,驾驶员,炮手,装弹手,车长。
正面装甲改成了倾斜装甲,炮塔圆圆的像个包子,两挺机枪的配置被改成了三挺,除了正面电台手一挺之外,炮管旁也有一挺同轴机枪。
第三挺机枪则是位于炮塔上面最后方,这挺机枪则是交给跟车步兵使用的,作为一个补充性火力点。
前两挺都是新款的霍奇基斯机枪,虽然射速较低但持续性好,不容易卡弹,适合坦克清扫障碍使用。
而后方那挺则是拆解下来半退役的12.7黑火药枪弹的马克沁水冷重机。
这是军部觉得全部交给二线部队使用太过于可惜,正好拿来作为步兵支援火力,把弹药库存消耗掉也是极好的~
而米蒂亚指示的简化配件的要求也得到了比较好的执行,这辆坦克绝大部分配件的制造难度都降低了很多,不再需要高精度的机床。
只要给地方工厂图纸,绝大部分工厂都能做到生产其中一两样配件,到时候将配件运输到一处进行装配就行。
尤其是它的六对负重轮底盘,科学工匠们就差被米蒂亚把头发揪光了,让他们简配简配在简配,不停的优化底盘的设计图纸。
其实就是之前装甲履带车的技术路线,一款基础的通用底盘,尽量降低制造难度。
然后在等到战时根据敌方的特点以及环境进行模块化改装,做到一车多用的效果。
之前的装甲履带车底盘从阿斯塔尔用到了赛里斯联邦建国,现在都还在军队中服役,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战术地位。
米蒂亚已经见到有地方部队把榴弹炮给塞到履带车车厢里了...这就是一个优秀的通用底盘所带来的好处。
对于其的升级改进一直都在发动机换装上,车身构架到现在都不显得落伍,属实是物美价廉。
而在新型坦克尝到了甜头的军部和米蒂亚自然也想要按着这个思路来搞。
驾驶舱内部也是基本按照的汽车样式来改,尽量降低坦克的上手成本。
而炮弹的输送...目前还是只能依靠炮手的身体素质了,全自动或者半自动装弹机真不是这个十几吨的小家伙配想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