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苏集在好友的圈子中的名声是,此人有任侠气。
倒不是说他这个人武艺高强,而是他性情坦诚直率,不拘泥于小节。
他家境殷实,好游山水名川,不过是途径龙场,得遇了王阳明的讲学。
不过他的个性也自然结识了许多好友,觥筹交错之间,自然是往来无白丁,谈笑皆鸿儒。
所谈之事也是当下朝廷所发生的一些大事,亦或是哪位大儒的著作。
其中一位面相白净,颌下留须的书生激动的说道:“苏兄,你所说的可是那位状元之子,少负天才之名,后因上疏弹劾刘瑾一干人等,而得罪权贵而被贬的那位阳明先生?”
苏集微微愕然,他在龙场之时仅仅是因为仰慕那位阳明先生才华,为其学说所倾服。
至于其他的他是真的不知道,他是一个实在人。
他面露尴尬之色道:“秦兄,你所说的这些我实在不怎么清楚,不过我只知道这位阳明先生,也是被贬至龙场成了一位驿丞!”
这就是两人的信息不对称了,这位面容白净的书生,只是听起京中好友提及,这位阳明先生从京中被贬。
而苏集只知道这位阳明先生乃是被贬谪的官员,却是不知道是否从京中被贬!
不过白净书生听完苏集的话,依旧是有些激动的说:“是了,是了这天下会有两位同名同姓之人,可绝对无法巧合到两位阳明先生都有如此才气!”
众人也是连连颔首,而苏集也听着这位好友说起了王阳明在京中的事迹。
王阳明从京中被贬之时,便任兵部主事,加之少负才名,自然不是庸碌无名之辈。
加上由于抗疏援救南京户科给事戴铣、四川道御史薄彦微等人,因此得罪了权宦刘瑾,名声就更胜往昔。
当然这背后有没有清流的推动,也不好说了!
毕竟朝廷中的一些官员,认为孝宗时期有王恕,刘大夏等一众贤臣,方才使得大明众正盈朝,垂拱可治天下。
这方才是他们所想的最好的朝廷,而不是如今的乌烟瘴气,昏君当道,奸臣在朝,权宦扰乱朝纲。
都说君父,君父,儒家也说子不言父之过,如此背后议论君父,理应与儒家思想相悖。
可是这自古以来,所谓的解经权,就是掌握在他们这些读书人手上。
而在他们身侧却有一人目中盈泪,说道:“老师,您所做的一切天下人都看着呢!”
此人正是在京中收到王阳明书信的徐爱,他的眼里尽是泪水涟涟。
王阳明顿悟后,便立刻修书给了自己弟子徐爱。
书信之中讲述了近日安好,并将自己顿悟大道的事情同样写在书信之中。
而徐爱知道老师这一生所追逐的,那就是心中的道。
所以便在接到书信的那一刻,便在京中启程,一日都不想耽搁,方才在今日抵达了贵州。
而在听见当地士子在讨论先生,自是既宽慰又感动。
宽慰的是先生的道可以延续下去了,感动的是贵州贫瘠,远远不如京中富庶,老师却能不仅仅接受了心理落差,尚且能够悟道。
徐爱与王阳明之间,不仅仅是师生之谊,彼此更像是挚友。
当然王阳明刚刚悟出“知行合一”的学问,徐爱不仅仅只是师生会面,还有对求学的渴望之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