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熠学的是导演系,算是娱乐圈的圈内人了。
洛熠的同学们也有去看《大圣归来》的,看到洛熠发的消息,有几个看过的同学出来表示了赞同。
“今天上午刚刚看过,这动画确实不错。”
“我正在看,确实很不错。”
“我刚看完,除了故事单薄了一些,没有什么毛病,10分能打7.5分。”
“确实,起码讲清楚了一个故事,配乐也很不错,特别是主题曲《悟空》,绝了!”
“说破大天,这不就是一部动画片?”
“就是,动画电影没什么上限,完全没兴趣去看。”
“+1,我也不想去看,动画电影太幼稚了。”
洛熠班级群里明显分成了两派,看过的都觉得《大圣归来》不错,没看过的则是因为《大圣归来》是动画片不会去看。
这些洛熠并不知道,他和很多影院内的观众一样,已经看进去了,对接下来的故事发展非常期待。
一部优秀的动漫制作,其实很多时候,细节很重要,《大圣归来》其实有很多地方,走的都是戳你萌点的路子,比如可爱的土地公公之类的。
对于很多粗制滥造的影片来说,把主角给制作好,不脸谱化,就已经算是好的了。
把这种画面很少的角色,都给用心制作,是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的。
这些小角色能刻画的比较好,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的作用,不会让观众在看人类的故事时觉得枯燥。
要知道整部《大圣归来》里,那种帅爆了的打斗画面,只出现在开头与结尾。
影片一个多小时,中间的所有剧情里,猴子都处于法力被封印的状态。
这对于很多想要看他大显神通的观众而言,如果中间的内容看得不流畅,不舒服,没趣味的话,肯定会感到异常煎熬,觉得这电影很没意思。
在这些小人物上多投入一些笔墨,也能更好的平衡人物和剧情。
其实不止是电影,动画,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和漫画也都是一样的。
就拿来说,作者完全可以在一些读者不在意的小人物上留下一些线索。
后续如果能用到这个线索,就可以把线索拓展成支线,读者还会觉得作者会埋伏笔。
如果用不到,就算不提读者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这类写作手法,在推理中尤其常见,推理的凶手设定往往就是用这种不起眼的写法。
凶手大概率会在一开始出现的人物中,作者会在凶手身上埋一些线索,但随后就会用文字把凶手隐藏起来,让读者尽可能的忽略这个人的存在。
最后再用一开始埋在凶手身上的暗线作为定罪证据,揭开真相的时候,读者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会觉得作者能埋下这种伏笔真的很牛逼。
当然了,对小人物再优秀的塑造,也掩盖不了《大圣归来》中期的疲软。
归根结底就一句话:“这电影看着不爽!没有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孙悟空在华夏人心中是能大闹天空,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
可现的电影里,齐天大圣不过是个法力被封印的马脸猴子,打个小怪山妖都费劲,处理点小妖怪都棘手,整部电影进程已经过半,拿着根木棍子打来打去的,这么憋屈一点都不像孙大圣,看着有啥意思?
事实上有这样想法的观众不在少数,目前《大圣归来》已经放映一个小时了。
这部动画电影有笑点,有萌点,一口气看下来很舒服,不会觉得累,可是,题材既然是大圣,那么观众就不是奔着这些来的!
至少一些大孩子和成年人不是。
很多观众也清楚,封印住孙悟空法力的手镯,后面肯定会解开的,这是基本的电影逻辑。
如果从头到尾都被封印,那不是制作团队煞笔,就是制作团队把观众当煞笔了。
以《大圣归来》前面的质量,整个制作团队还是很用心,没有把观众当傻子,那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铺垫的太久了!
如果没有开头那段大闹天宫的戏份,让观众看到了大圣的桀骜不驯,看到了精彩的打斗,看到了优质的画风可能现在的心理落差感会更强!
而此时银幕上,猴子正带着已经变成了猪的天蓬,还有江流儿等人逃离陷阱,登上了小船。
一直在作壁上观的大反派混沌,也终于要动手了。
看到这一幕,观众们小声议论了起来:
“这部电影还有半个小时,孙悟空应该要解开封印大杀四方了吧?”
“可算是要解开封印了,前面看着挺有意思的,但是不够燃,大圣解开封印和妖怪大战几百回合才有意思。”
“也不能打几百回合吧?那孙悟空也没有逼格了。”
“混沌是上古四大凶兽,多打一会儿也不算掉份吧!”
“也是,希望最后的打戏能像一开始那样精彩吧!”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