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案头放着钱主任拿进来的红头文件,上面标题写着“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打造‘价格双轨制’的现代经济体系”。
“去年我们的企业用还是电0.058元每千瓦时,今年涨到0.083元;钢材去年每吨1000元,今年已经2500元了。”刘詹国叹口气,缓缓说道。
白杨吓一跳。她只是想举个例子,起个由头而已,不想刘詹国直接将答案脱口而出了。
这些数字白杨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数字背后隐含的命运齿轮和趋势危机,以及短短几个月后一场即将席卷全国的通货膨胀和抢购风暴,她却是刻骨难忘、记忆犹新。
一切一切危机的来源,就与此刻自上而下大力推广的“价格双轨制”有关。
建国以来,我们也曾经历过数次通货膨胀,但1988年的通货膨胀却让人印象格外深刻。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执行计划经济,也就是所有商品都国家定价。国家定价一般很低,价格低即利润低,企业没有生产积极性也没有改革积极性,便导致了供需矛盾。八十年代初期,为了解决矛盾,激活市场,让企业有生产热情,势必对商品价格进行改革,于是我国选择了一种循序渐的过渡式的改革方式。
即国家规定的计划价格先维持不变,然后再放开一部分价格,在计划经济市场外建立一个自由市场,价格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最后再不断地改变计划价格,最终实现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一致。这就是价格双轨制。
1985年开始,我们正式实行双轨制,价格双轨制实行后,企业有了生产积极性,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带来了企业内部的改革积极性,市场开始渐渐活跃起来,百姓可购买的商品更丰富。
但是,像任何初衷美好的制度设计一样,执行过程中都会出现重重意想不到的偏差,甚至有人是故意钻空子,谋私利,搞破坏。
价格双轨制让一个商品同时拥有两个价格,一个是计划价格,一个是可变动的市场价格,二者之间有较大差距,套取利润的空间巨大,于是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和靠这种方式发财的暴发户,然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官倒”。
所谓“官倒”,就是计划内的平价商品并不容易买到,而且需要官方部门的批条,于是出现了不少与官场关系的人,他们利用特殊身份关系获得批条,然后赚取高额利润,这在当时引得国民大为不满。
“官倒”引发了群众的不满,最后反映到国家,国家不得不重新思考价格双轨制。
白杨知道,过不了半年时间,差不多1988年4月开始,此时还在贯彻执行的价格双轨制就会逐步取消,除了少数商品价格继续由国家制定外,其他商品价格全面放开。这也被后世很多人称为“价格闯关”。
价格闯关是有一定风险的,国家也事先预估,物价将会上涨30%到50%价。
可是,事情的实际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估。
价格双轨制取消后,物价开始飞涨,涨价范围已远超所有人的预估,市场经济一下陷入混乱,全国各地抢购风暴因而出现。
1988年4月5日,国家发通知称,猪肉、鲜蛋、大路菜、食糖四种副食品但价格补贴由暗补改为明补。也就是说,国家不再通过将财政补贴发放给商业部门来达到降低商品价格的目的,而是直接将补贴给到百姓。如此一来,这四种副食品价格价格便被放开,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猪肉价格上涨了50%-60%,鲜菜价格上涨了31 %。
之后国家继续对特定商品价格进行放开,导致其价格突飞猛涨,百姓开始产生心理恐慌。
到了八月,物价已上涨到难以预料的范围内,其中包括日常用品与各类食品,其中猪肉等商品价格变动大,甚至每过几天价格就上涨一次,人们越来越担心未来买不起食物。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