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6年,经过深思熟虑的孔丘终于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辞职,创业!
孔丘的创业,就是讲学。
一开始,孔丘只是到人多的地方与人们讨论时事。
这相当于郑国的乡校,大家聚集起来,针砭时弊,互相交流。
这个大家,主要的是象孔丘这样的没落贵族。都读过书,都有学问,都忧国忧民,都流着源于高贵的祖先血统,是一批士人。
在这批士人中,孔丘凭着渊博的知识,尤其是其对礼制的精湛研究,让大家对孔丘刮目相看。
很多场次的自由辩论下来,二十来岁的孔丘已经成了公认的知书、达礼、通乐型人才,大家都很服他。
其中有一个人,孔丘早在多年前就知道他的大名了,曾点。
那位曾经在鲁国第一号人物季孙宿去世时,居然跑到季府门口放声歌唱的鲁国狂士,此时见孔丘毅然辞去季氏家臣之职,加上孔丘知识渊博,对孔丘非常佩服。
“仲尼,您饱读诗书,见识远在吾等之上,晳心悦诚服,请收晳为弟子吧。”有一天,曾点诚恳对孔丘道。
孔丘心念一动,对啊,如果自己身边有一批象曾点这样的学生,再通过这些学生将自己的理念宣扬出去,假以时日,鲁国定会兴起克己复礼之风。
孔丘欣然应允,但他还是谦虚对曾点道:“其实丘的学问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学习,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吧。”
就这样,曾点就成了孔丘的早期学生之一。
孔丘的学堂就是自己在阙里的家。这样的学堂,由于是私人所办,所以被称为私学。
孔丘,就成了当时较早兴办私学的人之一。
当然,曾点的故事,我们在前面基本作了介绍。后来,曾点让儿子曾参也拜孔丘为师,曾氏父子同学于孔子,一时传为美谈。
还有一位叫冉耕的小伙子,祖上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子季载,周武王的同母兄弟,中华姓氏中冉姓的得姓始祖。
三监之乱平定后,周成王将季载封到冉地,建立冉国,即今山东定陶。
冉国国君冉季载治国有方,与周边诸侯列国睦邻相处,其德行远播国内外。
当然,与当时大多数周武王的兄弟一样,季载并未在冉国上班。
他在周公旦的推荐下,担任了大周王朝的大司空一职,掌管大周王朝的水利、营建等工程事项,为大周王朝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季载去世后,冉国却未能发展起来。到了春秋初期,冉国已经非常弱小了。
据说,冉国为了攀附当时势头正猛的郑国,积极交好郑国,但却掉进了郑国为冉国挖的一个深坑。
当时郑国国君郑武公凭着自己在大周王朝卿士之职,四处扩张,早就看上了冉国。
为了吞并冉国,郑武公使出美人计,让冉国国君娶了郑国公族女子。然后,以冉国严重违反大周王朝同姓不婚礼制为理由,出兵灭了冉国。
当然,这样的故事缺乏考证,但冉国极有可能是被郑国所灭的。
聃,以形通“冉”,又以音通“丹”,所以史料所记载的聃国、冉国、丹国都可能是同一国,即冉国。
郑国在春秋初期,一口气吞并“东虢、郐、鄢、蔽、补、丹、依、弢、历、莘”这十邑,正有一个丹国。
郑国灭了冉国后,将冉国故地封给郑国公室子弟。冉国后人以国为氏,这便是冉氏渊源之一。
到后来,即公元前658年,楚国攻占了冉邑。当时冉邑大夫就叫聃伯,兵败被俘。
种种迹象表明,冉国是被郑国所灭,但后来其故地又落入了楚国之手。
国家不够强大,当然只能走向灭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