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平定天下之策》是他根据原本历史上的北宋改革优劣得失,以及针对天下大势,写的一篇长策,全文足有五万多字,前前后后写了一年多才完成。
他自认含金量还是极高的,等大宋建立之后直接拿来当国策也没啥问题,赵匡胤只要不瞎,就不可能理解不到此卷的价值。
原本,李崇训是打算等半年之后,赵匡胤黄袍加身了,他再把东西直接拿出来给赵匡胤的。
但是现在这天下被符婷婷这般一搞,他还有了前后眼,那这历史上的陈桥兵变恐怕很有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既然陈桥兵变已经不准了,那,咱就主动出击呗。
符婷婷这般的疯法,李崇训其实也是发自内心的不认同的,她这么搞,必然进一步的培养场院势力,而场院的势力顽固,也必然导致牙兵集团更加抱团,也更加的尾大不掉。
这不是疯是什么?
这做法与宋初的赵匡胤改革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了,虽说这宋初改革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重文轻武,和北宋的积贫积弱埋下了祸根,但至少他确实是让这天下稳定了啊。
别说什么百年积弱,唐末五代,王朝的平均寿命连十年都不到,还考虑个鸡毛的百年积弱。
这疯女人。
得知了自己只有半年时间之后,真是不管不顾了。
可符婷婷啊符婷婷,你可知,你那金口一张,朱笔一画,直接在这中原大地上搞这种超大型社会实验,作为实验素材的,可是九州万方四千多万的黎民百姓,乃至于影响未来的几代人啊!
这般乱搞,平白给将来的宋初改革增加难度啊,这倒是不用担心积贫积弱的问题了,可以后这些牙兵团体有了自己的钱、粮、税,怕不是以后连军中大帅,各镇节度,都得被栓起来当狗了。
这天下还如何能够重回太平?
搞不好,是要当千古罪人的啊。
所以,李崇训直接跳反了。
虽然对符婷婷有些歉意,但毕竟,他与郭威有灭门之仇,与柴荣有着夺妻之恨,再加上那点为苍生请命的情怀,倒也并未因此而有多大的愧疚。
甚至稍微琢磨一下,自己这造反的理由简直是太充分了啊。
赵匡义也不明就里,只是见他说的认真,那卷轴看起来挺厚的,光是那上面的丝绸怕不是用了都有半匹,倒也没有怠慢。
他眼里这李崇训未必是什么顶级的高人,但至少能力确实是应该是有的,况且他跟赵匡胤还是旧相识,帮忙传个信儿么,倒是很正常,这差事自然也就应下了。
开封距离归德府总共也没多远,隔天晚上,这卷轴就送到了老赵的案前。
再隔天,他就叫了自己最核心的两大心腹,赵普和李处耘一同前来议事,直接将卷轴扔给了他们俩看了。
“你们觉得,崇训兄弟的这篇策,写得如何?”
两个人用了好长时间才将其看完,俱是一副心神剧震的样子。
赵普道:“这几日,倒是听闻了这位太后夫君,还以为是一件风流事,荒唐事,却不想,这李崇训虽名声不显,居然能有如此才学,此策,堪称是句句珠玑,将这天下从南到北,从内到外,都分析得可谓是淋漓尽致,即使是诸葛孔明的隆中对,与此策相比,恐怕,也是远远不如,奇才,奇才啊。”
李处耘也赞叹道:“此人,有留侯之才,节帅您若是依此策行事,则取天下,改军制,一统九州,政府四夷,皆可行矣,说不定,真的能够再造汉唐荣光。”
赵匡胤笑着道:“早年间,我流落江湖之时,曾留宿河中,当时本是依礼拜访,但崇训兄就对我特别的热情。”
说着,赵匡胤的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道:“那会儿他对我便与常人不同,让我与他同食同寝,亲如兄弟一般,当时我就觉得,他日后必能成就大业,谁之,却居然落得了今日这般的下场,当年,若不是突然被黄袍加身,说不定,他现在已经子承父业,成为天下第一大藩,甚至是……呵呵,造化弄人啊,如若不是那次黄袍加身,这天下哪还会有北汉什么事?李守贞,也真是爷们,围城大半年,也从没想过去请契丹援兵,哎~,可惜了啊。”
赵普:“节帅以为此策如何?”
赵匡胤:“平定天下之策,可谓名副其实。”
赵普:“那节帅,可有意做天子乎?”
问完,赵普和李处耘全都屏住了呼吸,认认真真地在瞅着赵匡胤的脸色。
想要让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又何止是手底下那些武夫呢?
赵匡胤闻言却是自嘲地笑了笑:“呵呵,天子啊,天子。”
似乎是在说着什么可笑的事情,一边说着,赵匡胤还一边摇了摇头。
“若是当了天子,则,欲做一庶民而不可得也,而要想真的坐稳江山,就不得不拆散将门、牙兵,难,难,难,只要往前再想一步,身份调转,有些事对我而言,可就是完全相反了啊,我若是想当天子,何必主动自请来这归德府这么个破地方?老子生于洛阳长在开封,跑这归德府来度的哪门子的假。”
唐末五代,毕竟是五朝十四帝啊。
做天子对他来说倒是真的不难,可这位子坐得稳么?
若论得国之正,他跟人家刘知远没法比;论武功之盛,他照比李存勖好像也差了许多;若论举贤任能,仁政爱民,李嗣源和郭威也都可谓圣主,他也没有把握能胜过;至于说英明神武,做任何事都如有神助,柴荣在整个青史的所有皇帝中都可以排在前列,他还真是自愧不如。
这些人做天子做到最后都只落得了一个欲求庶民而不可得的地步,他赵匡胤又凭什么特殊呢?
对于牙兵而言,这动乱越是频繁,礼乐越是崩坏,他们下一次造反的心里压力其实就越轻啊,这岂不是说明将来改朝换代会越来越快么?
其实事实上也是如此,后周其实在郭威刚死的那会儿就已经快要崩了,柴荣本人面临的困境和刘承佑没有丝毫差别,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所以能挺住那是因为柴荣他本人确实是文武双全的厉害,而且高平之战中柴荣确实是带头冲锋还打了胜仗。
可总不能每一代传位,都指望这后继之人是柴荣这样的英主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