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对两方都是一样的。”
“但,他们恩怨是刘表掌权时留下的,只要有人还记着过去,就总会有人不满。”
“由于主公新得益州,又得汉中,这些不满情绪被胜利所掩盖。”
“可等到战争持续日久,所有的矛盾都会慢慢堆积。”
刘云点了点头。
刘备在世期间,各派调和,南阳人和襄阳人的斗争还不明显。
但已经有了端倪。
董允补充道。
“升之可知晓,南阳谋士张存?此人在荆州和凤雏——庞士元齐名,入蜀后,主公令他担任广汉太守。”
“可襄阳郡人庞士元,在雒城下战死,没多久,就遭到此人当堂非议。”
“主公大怒之下,将其免官。”
“这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在下只说到这里。”
烛火昏暗。
飘飘扬扬间,被风压低。
刘云整理思路。
正如董允所说,蜀汉的南阳、襄阳两派,一直没罢休过,真是斗到了灭国还在斗。
刘备死后。
襄阳人诸葛亮要征讨南中叛乱,南阳人王连坚持不从,直到王连死了,诸葛亮才发兵。
南阳人来敏,没事儿就抨击诸葛亮,屡次被剥夺官职。
辅政大臣襄阳人诸葛亮和辅政副手南阳人李严不和,闹得天下皆知,李严因派系斗争,一度毁掉了北伐大业。
诸葛亮死后,襄阳人杨仪和南阳人魏延为了争权。
又是闹的不可开交,魏家被灭了三族,杨仪死在狱中,闹剧才结束。
之所以同是荆州出身,还闹成这样,原因在刘表身上。
荆州名士有所谓的七大家族:庞、黄、蔡、蒯、马、习、杨。
外加一个后来的诸葛家,就是八家。
嗯,没错,全是襄阳籍……
“刘表当年单骑入荆州,在襄阳大族蒯越、蔡瑁的支持下崛起。于是乎,襄阳派的人士很快掌握荆州军政大权。”
“可刘表也不甘心被襄阳集团操控,开始任用黄忠、韩嵩、宋忠、文聘这些南阳人来玩制衡。”
“南阳本就是帝乡,在大汉司法中,唯有高贵的‘南阳、洛阳不可问’。”
“南阳豪族,不可能也不甘心一直被崛起的襄阳人压着。”
“正好,这一切被曹操南征荆州给破坏了。”
“刘使君掌理荆州后,南阳派和襄阳派并受重用,可两家的矛盾却没缓解,这才是休昭你要说的话,对不对。”
面对刘云的话语,董允点头以对。
“升之很聪慧。”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军师将军一样淡泊明志。”
“不光东州士里存在黑暗面,荆州士也一样。”
“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浮出水面,可一旦爆发开来,未来将是不可收拾的。”
刘表时代的明争暗斗,一直持续蔓延在继承了荆州的蜀汉政权中。
说到这,刘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
历史上,荆州派原定的襄阳接班人是马谡,但此人不是刘备看中的荆州派首脑的人选。
于是乎,刘备在垂死之际,把马谡从成都县令贬到了越巂郡那种只能驻扎在郡府边缘的安上县,遥领太守的位子上。
实际上就是外放了。
事实证明,刘备的眼光是对的。
刘备不想看到南阳人和襄阳人继续内斗。
诸葛亮能做到安抚两派,但马谡做不到。
所以,为了维持两派稳定,诸葛亮临终前既没选择襄阳籍的杨仪接班,也没选择南阳籍的魏延接班。
诸葛亮反而把位子交给了零陵人蒋琬、中立人士费祎。
这实际上是把襄阳人手中捏着的权利一步步慢慢交还到了刘禅手中。
这是一步大棋。
自此后,没有任何南阳人或者襄阳人能独占权柄了。
两家掌控不了政权,就斗不起来。
没有根基的降将姜维成了大将军,督内外军事。
刘禅的近臣,汝南人陈祗成了尚书令,掌控朝堂。
没有了襄阳人和南阳人内斗,国家政权将牢牢地捏在刘禅手中。
这是蜀汉一直没有发生政变的根本原因。
刘备、诸葛亮看穿了局势,早就给刘禅布好局了。
相比之下,曹魏和孙吴的制度设计,存在着天然的缺陷,无尽的政变就免不了了。
刘备临死前安排的是丞相、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的襄阳人诸葛亮为主。
中都护、督内外军事、永安督、辅汉将军、尚书令的南阳人李严为辅。
这么做并非完全是为了制衡,而是想消除南阳人和襄阳人之间的政治摩擦。
事实上,像诸葛亮这样比较有大局观念的士族领袖毕竟还是少数。
多数士族都是为利益而争斗不休的。
回顾历史,尽数是烟波浩渺。
刘云梳理思路,算是明白了曹真进度如此之快的原因了。
“曹真是个人才。”
“也抓住了机会。”
“不过,他行动的还是不够快。”
“我若是曹真,早已绕开允吾城,派轻骑控制郑伯津。”
王平开口道:“曹真没来过河湟,也没有合适的向导,他对此地局势未必了解。”
“这是我军战胜魏军的机会。”
刘云摇头道:“我并不担心曹真。”
“外部的敌人,随时可以看见。”
“可内部的敌人,如何发现的了呢?”
“我感觉……益州内部有些人已经开始趁乱惹是生非了。”
“在如此大战关头,这才是大患啊。”
坦白而言,小政权内部的派系斗争本身就是威胁国家命运的。
襄阳人和南阳人作为掌控蜀汉政权的最大利益团体。
现在还只是小规模摩擦。
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随时都有可能造成国家命运的覆灭。
没有刘备、诸葛亮压着他们,制衡他们就是不行。
哪怕他们是荆州人,可说到底和东州士、益州豪强也一样,都还是世家豪强。
在和国家利益一致时,他们就是最锋利的刀子。
可和国家利益相反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在背后捅刀子。
士族没有忠诚,越是伪装忠诚,就越是没有底线。
像诸葛亮这样握着大权,却能还政给刘禅的,千古唯有他一个。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鱼水之情,千古也唯有这一例。
刘云深吸了一口气,思索道。
“休昭,我在想,如果大战结束了,利益分配不均,他们再闹腾,也好收场。”
“可眼下,是什么时候?”
刘云大怒,拍案而起。
“是举国都在北伐的时候!”
“是整个益州铆足了力气都在对抗逆魏的时候。”
“生死存亡在此一战,这几个县令还在勾心斗角?”
“这种人留着有何用?”
董允知晓刘云的脾气。
在广汉他可是大发神威,谁都拦不住。
“你打算怎么做?”
“升之。”
“眼下大战在即,必须合理处置好这两派人士。”
“否则,军师将会很为难,也很有可能造成别的变数。”
“人心难测啊……”
刘云也明白诸葛亮的困境。
他虽然是荆州派的首脑。
但实际上只能算是和法正一样,被刘备强行提拔起来的襄阳人首脑。
因为他本身是徐州琅琊国人,最多以黄承彦的女婿身份跻身襄阳士族之中。
在襄阳派里的话语权实际上是不如庞统这些本地大族的。
在庞统战死后,诸葛亮才是唯一的襄阳人首脑。
再进一步,被刘备送到了整个荆州派首脑的位子上。
眼下,东州士中的三辅派还没倒台。
东州士还是三辅、南阳组成的政治联盟。
一旦刘云处置不当,这就意味着他不仅得罪了东州士,又同时得罪了荆州士。
当然,法正、诸葛亮和刘云关系不错,刘备在世时,也能压得住这些派系矛盾。
但是之后的矛盾,会不会因此越发尖锐,就难得知了。
“这些小吏身在何处?”
董昭直言道:“逃回来的,都在郡治允吾县。”
还有脸逃回来?
惹出这么大的乱子,把半个金城郡拱手让人,害死了那么多将士。
谁给他们的脸面逃回来的?
刘云冷哼了一声。
“好啊。”
“这群蠹虫,在战场上弃城而走,争权夺利,延误军机。”
“这些人不是自作聪明,都想着击败曹真去争功吗?”
“那就把他们派出去,让他们打。”
“打不赢曹真,不准回城!”
董允闻言心下大震,连忙上前阻止道。
“不可啊……升之,你这么做虽然解气。”
“但他们一旦被曹真击败,允吾城可就危险了。”
刘云起身道。
“我并不打算放弃允吾城。”
“我要把曹真,连同这些罔顾国家,争权夺利的豪强子弟全部碾碎。”
“大争之世,人与天争。”
“便是争也要争得光明磊落。”
“尽在背后动弹手脚,虚与委蛇,算什么本事?”
“不是想斗嘛?”
“我就让他们斗个够!”
刘云看了一眼王平。
“子均,带几个好手。”
“去允吾城,压着他们上战场。”
“伯约,星夜从郑伯津渡河。”
姜维点头道:“义兄,河湟东部已被曹真占据,如何对敌?”
刘云思索道:
“曹真没有聚集兵力占据郑伯津,就说明我军走南线的战略意图还没被魏军发现。”
“不能再拖了,兵贵神速,点齐骑兵,今夜我要一口气杀到魏军后背。”
“等到曹真从令居塞赶回来,我军将把魏军全部击溃!”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