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电池的外壳生产的这个事儿又交给李军了,刘桐索性把这些事儿基本交给了李军,李军已经快成了刘桐在大华国的代办处了,除了一些关键的项目需要探讨一下之外,刘桐基本对李军办的事不多过问。
李军的眼光独到,办事老练。就说这个电池壳子,别人至少是5元钱拿下,他2元拿下,质量还要求必须锤子砸不烂,不允许用回收塑料,一次性一定就是100万套,估计厂家也高兴。他们15天内第1次交货,验收后,结清第1批的货款,继续生产第2批的。李军这一操作让赵小同又省了不少钱,原夲一块电池测算工人的成本,生产线的成本和电池原料成本加一块至少超50元,现在肯定低于50元。
一块电池赵小同按电能储量计算,市场价应该在2万元左右。
李军这边呢,又和河西省的几个大玻璃厂的工人做了接触。而且他找到了热熔法生产玻璃的技术人员。但遗憾的是,因为河西省的人不爱出门,或者不愿远离家门,但培训的事他们答应可以做。只好聘请20人去鸿东戈培训人员,原则是培训到工人自己能生产,这样每月支付2万元。教不会不付工资,只管路费。一月内教会,不足一月按一月计。
李军答应为期半年的话可换不同的师傅去培训人员,又在他们的指导下把设备,生产线都建好后,玻璃厂生产的平板玻璃也上线了。
其实玻璃生产不算什么技术活,因此,一教即会。反而是有人因为待遇优厚以及董事局创业的大佬全为河西省人,他们觉得可靠而不愿回去了。这样玻璃厂的厂长,关键岗位仍是大华国人。
总之,目前的情况是,凡是从大华国来的都走上了管理岗位,每一个厂的流水线前做监督管理的少不了大华国人的声音,一个是本身来的人少,只有不到700人,再一个是还承担总部的安保和水保的大事儿。
而鸿东戈人踏实肯干 ,干起活来也不偷奸缩懒。整个厂区内欣欣向荣 。
吸能板的安装队伍每天以安装上万块的速度向远处飞速进军,电池以每日组装10万,充装1万个的速度在增长。工厂各环节进入了有序衔接,玻璃厂每日交付一万一千多块平板玻璃,吸能板生产线每日交付一万多点吸能板,安装队每日安装一万左右吸能板,电池每日可生产10万块未充电的电池,但可充装一万块电池。生产顺利。接下来提到议事日程上的就是电池占有市场的问题。
说实话,这才是赵小同的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米要做成香香的美食,也不是一般人能干了的。
赵小同又谋划着聘请营销高手,一炮走红,或者策划一个什么政治经济事件,来一个秀场广告让他的产品在全世界迅速走红,从而扭转他现有只进不出的局面。话说他已经投入差不多五十几个亿了,虽然说这才是零头,但没有进账的事儿不能一直干着啊。
玻璃厂房出来的废渣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地下防水还是地上建筑,用废渣做的固块比水泥混凝土都结实。王元青通过工艺改进,利用沙粒排出的废渣重新回炉,做成了中空能互相嵌套式的建筑用砖,用作建房增加了效率,同时中空的又有保温效果。
赵小同要求将玻璃厂扩大生产,一方面可供应本地的玻璃需求,另一方面产下的废渣可以建宿舍和学校使用。
当然生产进入正规化后,王元青一门心思主要在建学校上。
他设计将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分成4个部,每个部,至少1000学生来做规划。
赵小同建议他按3000学生来规划。
当然怎么操作主要是王元青,王元青知道赵小同有近千亿的资金,不差钱,他现在主要是把这个学校建成,全世界最先进,教学理念更先进,教学方式更科学的一流学校。
因为要建学校,安东尼奥也从布里典赶了过来,他的玩具工程师朋友,因为天天就是研究小朋友的心理,也希望设计少不了他,但不能马上赶来。而黄佳依因为近期没有分配的具体什么任务,每天除了培训安保部的人进行无人机操控外就是帮着王元青搞设计。
伯尼斯现在成了风云人物,好多鸿东戈的人解决不了的事儿都找他,赵小同已承诺让他的父亲也可以来帮他,但他父亲一直没过来。
张宝田从山边钻了几口大井以供应园区内的人的饮水,并将下水统一排放到一个污水池内净化,能做肥料的,他统一调配到离基地20公里外的一个土质比较好的区域内,更将净化的污水引到田内进行灌溉,他想将其作为农场使用。
想在鸿东戈国内找一个种植能手,没想到鸿东戈的人不爱搞种植,几乎一窍不同。因为鸿东戈的人,如果要种植几乎都是种植园主机械化操作,一种几百亩,要么一分地也不种,没有小专家。
张宝田想,实在不行了明年把机械买上自己种。
这么好的水,这么好的肥,蔬菜啦之类的,还能长得差了?
黄文绍、梁文奎分别掌管着两个大厂的生产。
两人的工资已上升到每月2万,两人高兴的每日进出都是笑眯眯的,好几次问赵小同什么时候正式修宿舍,他们想把媳妇和孩子也接来,听说要建全世界超一流的学校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