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太子龙章凤姿,年少有礼,将来定是一位仁义之君。况且如今陛下犹壮,于治国之道尚可以悉心教导。”
“孔明说的我自然知道,阿斗他将来一定不是一个残暴的人。若是这天下只有中原这一块,朕大可以将皇位传给他,文有孔明,武亦有关平魏昌他们,可是这天下,朕治理尚且吃力,何况阿斗一直长于深宫之中呢?”
“陛下的意思是?”诸葛亮知道刘备这么说定然是有了深意。
“孔明走的这些天,朕一直苦读子让留下的书籍,所以内心有个想法。”
听到这话,诸葛亮大感恐惧,“陛下,连子让本人也说,这些书籍百年内不得见于人,陛下切勿从燕王哙旧事啊!”
秦灭六国,燕国的典籍几乎被毁于一旦。
不过《史记》中还是记述了燕国两大昏君,一个是燕王哙,一个是燕王喜。
姬哙本不该成为昏君,因为他是一个非常仁义的国君。他崇尚节俭,忧国忧民。
可惜了,战国的纷争太激烈,姬哙认为自己的治国能力不合格,在苏代的忽悠下,把大权让给了子之,后来更在毛寿的忽悠下把王位禅让给了子之。
后来齐国一举攻破了燕国,若不是当时各诸侯相互掣肘,燕国怕是就亡国了。
“孔明不要多想,朕再不济,也不会公然让出太阿。”刘备安慰道。
“朕已经想过了,你们丈量土地,清点人口,把世家的隐藏能力全部解放了出来。但也因此,功勋与皇室的特殊性让世人颇为垂涎。
如今朕不过生有四子五女,宗室尚未形成累赘,功勋之臣皆是明理晓情之人,正好定下规矩,也免得连累后继之君。”
“陛下的意思是?”
“朕从子让的书籍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名与器虽然不能假手于人,但权力是可以隐藏起来的。
朕有意,把一切军务从兵部独立出来,连同各地军校,成为五军都督府,一切军政要务,归天子一人统领;一切人事要务,也归天子一人任命。
凡是功勋武将,皆归五军都督府辖制。其名下田产超出部分必须溢价卖给国家,然后购买边境内地要隘的关税股份,自此,家族兴旺与国家安危紧紧捆绑在一起。
而军务之外,包括吏、户、礼、刑、工,皆对丞相负责,丞相由天子提名,朝中千石以上官员举手表决,有一半以上同意者,则接受任命。自此,真真正正做到天子坐朝,丞相理政!”
“不可,绝对不可!”诸葛亮都惊呆了。
这一想法一旦流出去,外界怕是都要传出诸葛亮逼宫了。
“孔明认为不妥?”
“陛下试想,若是户部卡住粮饷,到时候底层士兵还能听继位之君的吗?”
刘备犹豫了一下,同诸葛亮说道:“孔明帮我想想解决之策。”
“陛下,这根本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陛下再想想,这丞相一人掌握了吏、户、礼、刑、工,若他真有异心,难道不能另起一支大军吗?
天子坐朝,丞相理政,这只是理想的状况,事实上,人皆有私,一旦彻底掌握了手中的权力,就会追求更大的权力。所以古人云,国之重器,不可半寸假手于人,便是这个道理。”
刘备叹息了一声,说道:“其实,我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不仅仅是为了阿斗,更为了将来。自古皇权交接之时,多是国家最为薄弱的时候,臣子犯上尚且小事,外敌入侵方是大患。若是能形成皇帝——丞相双轨制度,国家就会承平许多。”
听到刘备这么说,诸葛亮知道刘备已经考虑很久了,于是便说道:“容臣思索几日。”
“去吧!对了,记得去看看士元!”
“士元他咋了?”诸葛亮疑惑。
“唉,自从和魏延洽谈过后,士元就沉迷修道,朕无论是为其加官,还是晋爵,都被他拒绝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