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国东至大海,南达两广,西邻西域,北临河套,是这块大陆有史籍记载以来疆域最大的国家。
由于人类是从黄河流域逐渐发展起来,并且一步步向南扩展的,故此无论是历朝历代,北部地区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大燕国的首都燕京,正是处于北部的大都市,人口高达百万,是燕国的政治中心。相对而言,南方由于开发较慢,无论是人口数量、经济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北方。这里地广人稀,城镇寥寥可数,大部分的地方都是望之不尽的树林,山丘,沼泽。无怪乎有人说,这里土地的主人并非人类,而是老虎跟狼群。
整个故事,就要从大燕国南部的一处树林说起。
夏天的一个夜晚,月明星稀。忽然,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面,传来了一阵阵婴儿的哭声。那哭声时而微弱,时而嘹亮,时而象唱歌似的拉着长音,时而又断续不接,象是透不过气来,还夹着咳呛,唔哩哇啦的嚎叫。
这婴儿是一个男婴,大约有六七个月大,已经长出了牙齿。不知是什么缘故,他被人遗弃在树林里面。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是因为饿了,也许是想要引人注意,男婴舞手动脚,苦苦地哭着,双眼饱含泪水。
两团磷火在远处出现,循着男婴的哭声,渐渐逼近男婴。
磷火终于到了婴儿旁,围绕着男婴,盘旋转动。
乌云渐散,月光照射到男婴身上,照到了男婴那红扑扑的脸,也显露出两团磷火的真面目——一只成年的狼,它一身灰毛,双眼放出蓝幽幽的冷光,冷冷地盯住婴儿。
婴儿哭累了,收住了哭声,圆圆的眼睛瞪着这只不知名的生物,双手微微地摇摆着,似乎在为终于有生物注意到他而感到高兴。狼俯视他良久,终于低下了头,叼起他的襁褓,往自己的狼窝走去。
这匹狼是一匹母狼,正为她的孩子觅食。
狼跟人一样,也是群居的生物。狼群一般由一个或数个家族集合成一个大集团。一个狼群,少的有四到八只狼,多的会有三十多只。要视乎血缘,当地食物的多寡等因素而定。偶尔也有离群而单独行动的“独狼”,这大多数是年老的雄狼,它常会稍微离群而又跟随在狼群周围,以图能捡食狼群剩下的食物。
狼群通常有自己狩猎的领域,并有狩猎的专用的通道,这些通道有时长达百里。在这些通道附近,常有各种猎物出没。它们经常在这些狩猎通道上巡逻,并在各处涂上由身体所分泌的臭液或粪便,作为自己领域的标记。这些狩猎场世代相传,狼就在这里繁衍生长。
狼群中有不少狼按雌雄配成对的,感情都很好,常会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终生厮守,彼此照顾,非常体贴。
冬天的时候,由於多数的小型动物都躲起来冬眠,因此狼群多猎食鹿类等大型动物;但是,猎杀大型动物时必须要成群结队合作才能有较大的成功希望,所以狼在冬天会组成较大的群体,一起猎食,共同分享食物。
然而到了夏天,由于猎物比较丰富,而且为了养育幼狼,狼往往就会雌雄成对过着小家族生活,栖息在浓密的森林及深山中,难以让人们发现。
这时候,雌狼跟雄狼会以树洞、岩洞、草丛作为藏身和栖息的处所。雌狼用树根的坑洞构筑一个巢,或者将獾或红狐的旧巢加以改造后使用,雄狼则从旁协助。
雌狼生育后,除了饮水和排泄外,都会呆在狼窝,以哺乳和保护幼狼。这段时间,雄狼会为雌狼叼来食物,以保证雌狼的身体健康和奶水充足。雌狼并不让家族的其他成员靠近幼狼,即使是幼狼的父亲也不能例外。它们一旦靠近幼狼,雌狼就会发出愤怒的嚎叫,甚至还会发起攻击。
而这只母狼正生下几只幼狼不久,她原本应该是在守护孩子,让她的丈夫-一匹雄壮的灰狼负责找寻食物的。但是,两天两夜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回来,而她跟孩子都饿了,无奈之下,她只好离开狼窝,出来寻觅食物。
一路上摇摇晃晃,婴儿觉得非常好玩,他舞动着小手,脸上露出了笑容,殊不知道自己将要成为狼窝里面几只幼狼的晚餐。
突然,摇晃变得异常激烈,原来,不知什么缘故,母狼突然跑了起来。男婴吓了一跳,又张开沙哑的喉咙,啼哭起来。母狼毫不理会这个“食物”的反应,只自顾自向前奔去。
母狼这反应缘于它的第六感。原来,刚才,母狼忽然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似乎感觉到她的孩子正遭遇到危险。这种血脉间的玄妙感应,让母狼变得非常焦虑,越跑越快。
狼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因自然衰老而死亡的狼在狼群中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大约只有百分之一。严峻的生存环境,使狼时刻都保持住高度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也促使了狼往往对危险有一种奇妙的预感,而它们对于这种预感,往往都是深信不疑的。
其实,很多高等生物,尤其是弱小的动物,对于危险往往都有一种预知能力。这是因为它们自身不强壮,难以对抗强大生物,被迫引发出来的能力。这种预知能力,其实大多数生物都是与生俱来的。即使是人类,也不乏常人预见到地震海啸等灾难发生的实例。但是由于人类生存的环境比较和平安稳,故此这种能力日渐退化。拥有这种第六感的人,向来都是凤毛麟角。
母狼迅速地回到狼窝,虽然早已有不好的预感,但是看着眼前的情景,它还是呆住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