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鲁人也。幼聪慧,三岁识字,六岁读《春秋》,大喜,曰:“此书能安邦治国。”遂废寝忘餐,昼夜苦读不息。其父恐仲用功太过,筑花园欲娱之。三年,园方建成,而仲未尝窥也。
——《燕史·董仲列传》
慧远大师,莲宗初祖也,姓贾,雁门人。学精儒老,年二十一,闻道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叹曰:“儒道九流,皆糠枇耳。”遂出家,誓弘佛教。安叹曰:“使道流中国,其在远乎。”
——《燕史·慧远大师列传》
……九龙吐水,灌洗其形,化为九井,尔时老君须发皓白,登即能行,步生莲花,乃至于九,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告人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老子化胡经》
故事讲到这里,小伙子突然插口道:“老人家,你也说了小半个时辰啦,怎么还是在说岚翱小时候的琐碎事?”
老者呵呵一笑道:“年轻人,你还年轻,很多事情还不懂。当我回想起自己幼时,发现大多数的记忆,早已退色。但当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你难以忘怀。这些事情,不见得一定是什么曲折离奇的大事,但日后当我反思自己一生的时候,却讶然发现,自己的许多经历、决定,都跟孩提时这些看似微小而难忘的琐事,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前面我讲到的那些事情,看上去虽然琐琐碎碎,然而当中的每一件,都对岚翱今后的人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看着小伙子心急的样子,老者微微一笑道:“嗯,就再说一件小事吧,讲完这件事后,故事就正式开始。可别小看下面我说的这件小事,此事看上去虽然微不足道,但却预兆着大燕国今后的风云变幻……”
岚翱这数年来一直随着镇土真人修道,又有大灰陪伴,但现在镇土真人离他而去,大灰又因不宜到这庄严的大寺中而留在土魂峰,岚翱此时忽然孤身一人,颇不适应。幸好他早已习惯随遇而安。过了几天,倒也慢慢安定了下来。现在他每天画三张土行符,累了就翻看一下道教典籍,日子也算过得自在。特别是其中几本书,更是极尽夸大道教人物的神通,让岚翱觉得颇有意思。
比如道教的创始人老子,虽然修真中的很多指导思想,都是源自于他的《道德经》,但白云教中的修道之人,并不相信老子是一位修真者。当然,没有人认为这位道教之祖是常人,但他最多也就懂一些养生修命之法,比普通人长寿一点而已。与真正的修真者相比,自是远远不如。镇土真人在向岚翱讲解《道德经》时,也只是十分简略地介绍了他的生平: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后骑着青牛,西出潼关。在准备出潼关时,关尹怕这位大哲人走后,一身学问就此湮没,遂强留他下来,硬要他写点东西,才肯放人。老子无奈,只好写了五千字交差了事。这五千字,就是后世无数人顶礼膜拜的《道德经》,而老子也因为此书,被奉为道教的始祖。
然而岚翱在这里读书看到的老子,与以前他知道的相比却有很多不同。虽然大致经历基本相似,但比原来岚翱所知的多了不少神化之事。如据书中描述,老子的母亲梦到流星入腹而有娠,怀胎十一个月,方在李树下生了老子。老子刚出生时,头发胡子皆是斑白,两只耳朵奇大无比。因在李树下出生,又有一双大耳朵,故名李耳。之后,老子经历种种艰险,终于白日飞升,得道成仙,被后人尊为太上老君,成为三清天神之一。
另外又有一部《神仙传》,记录了至黄帝之师广成子以下,包括彭祖等等神仙的逸事,让岚翱看得津津有味。
此外,也有一些经书,详细介绍了白云教的历史教规,岚翱也略略浏览了一下,对白云教,岚翱也因此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据书中所言,那位点化白云教创始人——白云真人的老道人,实是太上老君下凡,而他授予白云真人的无名经书,乃是他五千年来的修炼心得,故白云一脉,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道教之宗。
而在白云教建教的初期,主要是遵行“以无为为主”的教旨。所谓无为,即以很大精力从事个人修炼,而不以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发展教徒,营造宫观。此时期他们大多过着清修苦炼、云游乞食的生活。所以在白云教最初的几百年,一直声名不显。后来,直至到无涯真人这位不世出的天才出现,才转向“以有为为主”的教旨,广招门徒,辅助真主一统天下。
白云教的祖师白云真人,曾亲笔写下了白云教的教旨:“以无为清静为宗,以真常慈俭为宝。不色、不欲、不杀、不饮酒、不茹荤。以仁为心,恤其困苦,去其纷争。”可见,白云教尽管作为修真门派,却不仅仅只是传承道术,还十分注重弟子德行的培养。它要求门下弟子清静自守,救民利物,恬淡寡欲,苦节危行律己,以慈悲宽仁、恤苦救贫对人。白云教虽然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其教旨至创始之日起至今,并没有多大变化。
岚翱还发现,凌云观的体制,与少石山上颇有不同。在少石山中,人人只是专心修道,甚少往来。而在凌云观里面,整个组织体系却非常严密。观内最高首领称主持,其下是监院,监院之下,设有“三都五主十八头”,大到讲经说典,小到打钟打鼓这些琐事,都有其主事者。每一名道士各负其责,共同维护观内的正常秩序。而少石上的白云教本宗,只是维持着自己的超然地位,很少干涉太石山的事物。
就是这样,岚翱每天画画符,看看桌上的书籍,晚上就继续修炼道术,日子虽然单调,但平和自在,岚翱倒也不觉得孤单了。岚翱想到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两个月,就可以返回土魂峰继续修道,不禁心中暗喜。
谁知道,一个月之后,事情却突起波澜。
这几天,每当岚翱专心画符的时候,就隐约感觉到似乎有人在偷看。但当他放开心神,察看四周的时候,这种被人监视的感觉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是几次,岚翱心道,也许是一个人在房间呆得太久,自己产生错觉吧。看到桌上看得七七八八的经书,岚翱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推门走出了房间。
阿牛一直在门外侍候,见岚翱走了出来,忙施了一礼,满脸堆笑道:“师叔难得走出来,是不是肚子饿了?我马上去厨房吩咐他们弄些饭菜来。”
岚翱叫停了阿牛,阿牛转过身子,困惑地看着岚翱,不知道这名一个月来一直足不出户的师叔想干什么。岚翱看着眼前这位惊疑不定的师侄,不由得想起他自述的身世。
阿牛原本是孤云山下一个小村庄中一名普通农户的儿子,因不想像他父亲那样,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便私自跑上孤云山,拜师学道。无奈白云教的三道测试,并不易过。阿牛在第一道测试中,就被刷了下来,幸好他人颇为机灵,又是孤云山附近的人,主持颇为钟爱他,遂收他为弟子,负责接待打扫等的琐事。阿牛虽也算是白云主教的弟子,但比起张元等可以专心读经学道的外围弟子,却是远远不及。他大部分时间都要花在做接待清扫等的杂役上,只有早晚各一个时辰,才可以去听长老讲解经书。幸好阿牛为人颇为聪明,数年下来,也学了不少东西。
岚翱暗自思忖,阿牛的身世与他也有相似一些相似之处:两人都出身低微,长于山野,虽然参加测试失败,但都得到白云教中人的垂青,可以拜入白云教。想到这,岚翱对这名师侄,不由得生出少许亲近之意,看到面前的阿牛渐渐变得诚惶诚恐的样子,岚翱嘴角溢出一丝笑容,坦然道:“我最近有些气闷,师侄你能不能带我参观一下凌云观,散一散心呢?”
见这名沉默寡言的师叔一直在呆呆地望着自己,阿牛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正暗自提心吊胆,突然听到岚翱这么说,心头的大石这才放了下来。阿牛暗暗地呼了一口气,恭敬道:“当然可以,师叔请。”
阿牛领着岚翱,逐一向他介绍起凌云观来。
凌云观号称天下第一观,观内主要建筑,从南向北,由低至高,顺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十一重。中轴线两侧则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神州宫、小楼宫等。殿宇、楼阁、廊庑等共一千余间,气势恢宏。观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珍存着许多文物瑰宝。
岚翱一边听阿牛介绍,一边暗暗心惊,如此大规模的建筑,怪不得要花费二十年的时间。
两人走过一座大殿时,岚翱心中突然一跳,忍不住停住脚步。阿牛以为他对面请的大殿有兴趣,笑着解说道:“此殿名为集思殿,顾名思义,就是跟其他派别的人交流教理,探讨玄学的地方。我白云教对其他教派,一直推崇有容乃大,兼容并包的原则,不断吸纳其他派别的长处,这也是我教之所以不断壮大的原因。”
岚翱听了,觉得颇为有趣,信步走进了殿中,阿牛自然也跟了进去。
殿中有两个蒲团,两人正坐在蒲团之上,似乎在谈论什么,旁边有二十多人在旁听。倏地,岚翱这数天被人偷看的感觉又涌现了出来,岚翱一转目,察觉到人群中有一名少女正在偷偷打量着他。这少女约摸十二三岁,相貌平平。唯独一双眸子却颇为灵动,不时在岚翱身上扫来扫去。
忽然,殿中人的一句话吸引了岚翱:“人,生前是什么,死后是什么呢?”
自从老人死去后,岚翱也曾思考过死亡的问题,人死后会变成什么呢?这个问题不时在岚翱脑海里浮现。今天突然听到有人说起这个问题,让岚翱不由得收起了望向那位不知名少女的目光,转而目视场内。
说这句话的人,正端坐在蒲团之上。岚翱看着此人的装束,不由一呆。
此人大概三十上下,白色僧袍外披上一件深棕色的袈裟,身型高瘦挺拔,额头高广平阔,脸形修长,双目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最奇怪的还是他的头发尽皆剃去,光溜溜的头顶上烧着九点香疤,与常人大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