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东瓯古称瓯地,殷商之时,地属百越之东瓯,越族分族迁东瓯已有两千余年。

浙南一带被称作东瓯,战国前,即公元前192年为东瓯王的都城。

一个围绕瓯江的小城由此而建,名为瓯。

直到东晋323年,在东南,有个风水家郭璞看中了这宝地。

相传郭璞爬西山见一白鹿衔花跑山,跑完后发现是个北斗星状,取其斗势建城,使得东瓯靠倚三山一水两分海。

东瓯城也就叫做了白鹿城。

而江浙的七山二水一分田,最符合的城市,就是东瓯了。

再说人文,备受李白欣赏的谢公谢灵运,在东瓯任永嘉太守,留在了江心屿。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便是谢公说的。

江心屿为一座孤岛,岛上有东西二塔,它和西湖一样“一湖印双塔”,又与江外的城市隔绝。

烟台条约开放东瓯以后,英国人驻江心屿想拆掉东塔。

不料那天台风刮起,阻止了拆塔工程,东塔的顶部后来也长出了一棵千年榕树。

而到了宋代东瓯民间发明了南戏,才演变出今天这么多名剧种,是华国戏剧的鼻祖。

曾经的东瓯居于海中,如今潮涨潮退,沿海岛屿是山地入海的延续,都是大陆岛,在海岸和海之间,有或宽或窄的滩涂,是新生的土地。

现在说起东瓯,大家对她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金钱,早些时候老一辈在东瓯务工的案例也是很多,俗话说:“不到东瓯,不知道钱少。”

而如今却是暗潮涌动,生活在此的百姓却全然不知,只觉得仍是像从前一样可以劳动致富。

桑海沧田,历经多少岁月多少磨难,其中故事,各中滋味,只有时间记得。

而故事也是要从地点,人物,干什么,讲起。

东瓯大体呈丘陵地貌,受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林已少见,多为残存的次生林,边缘光秃秃的,黄沙满地。

东瓯远离城市的丘陵之间,就有星星点点的次生林分布,这里也迎来了不止一批客人。

只不过这次带来的是斧头和锯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不那么美妙的声音传来。

“嘿咻!嘿咻!加把劲咧!”工人们气势如虹。

“一呀么二,三四!起!走!”一气呵成,流水线般的作业着。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是那么炙热的日子,工地上一群结实的工人们正在砍树,有老有少,日日月月的辛劳沉淀的黝黑肤色,压出来的肌肉线条并不是很好看。

一棵棵高耸入云的大树应声倒下,紧接着,放倒,绑绳,然后再运木材。

非常麻溜,把人丢进东瓯湾里也就差不多步骤,怪不得有人戏称砍伐树木的行业叫林业或犯罪的工业。

“停,大家放下手里的活吃饭去吧!”包工头悦耳的声音响起,工人们终于放下手中的工具,摘掉手套,跑到凉棚里,顿时尘土飞扬。

“这边的树真粗真高啊!真不知道活了多少年。据说以前常常有偷盗砍伐的人领着富商来挑树,老一辈的护林员和那些人有过枪战,护林员的鬼魂还在守着呢。”老一辈的工人说道。

“不会我们公司的老板,就做过类似的事……”另一个年轻工人乐起来。

“好了,别多嘴,吃完饭干活。”包工头大声说道。

“知道了。我马上就去。”年轻工人扒了两口饭就跑到一棵大树下方便去了。

文雅一点,就叫做去摘花,可这附近都是大老爷们,唯一的雌性也就是母蚊子了,粗俗一些没事。

北方,一到冬天,万木肃杀,一派苍凉的景象,不像南方,即使在冬天,也总有一些树木是郁郁葱葱的。

榕树四季常青,树形美丽,树冠巨大,最是好看。

现在是初夏,榕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嫩叶也藏在老叶子下探出了头。

榕树基于老一辈人,除了好看,夏日可以乘凉,还有就是路标作用,看到古榕树,就知道到哪了,每一棵树都在等着回家的人。

下午的温度变得有点凉,风不知道从哪里来,年轻工人觉得凉飕飕的,大概是树荫多吧。

提起裤子挖了个小坑准备埋了自己产的肥料,不然湿气重,又臭又招虫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