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显庆五年,十二月壬午。

唐高宗发兵东征高丽,是为唐朝第二次大规模攻打高句丽国。

乃兵分四路,各派一路大总管,皆是大唐朝能征惯战之将。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蒲州刺史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将兵分道,东击高丽。

又使青州刺史刘仁轨,坐督海运覆船,以白衣从军自效。

镜头闪回,叙述高句丽由来,并其前世今生。

画外音:高句丽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共705年历史,乃属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地跨今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南北朝时期曾改称“高丽”或“高氏高丽”,与公元十世纪所建立高丽(又称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高句丽政权为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建立于玄菟郡高句丽县,亡于唐高宗总章元年。

高句丽建国之初,国号应为“卒本扶余”,是以其国王为号。公元14年,卒本扶余占领王莽新朝玄菟郡高句丽县,由此改称“高句丽国”。

自公元3年,高句丽将都城迁到如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国内城”,此后400余年,高句丽政权一直定都于此。

东汉建立之后,高句丽不断兼并周围边疆政权,逐渐强大。

东汉末年,辽东郡被公孙度控制。高句丽主动与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待曹魏攻下辽东后退兵,高句丽发兵袭击辽东西部。

正始五年曹魏反击,摧毁丸都城,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以为其国已灭,于是班师。未料七十年后,高句丽重建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玄菟。

晋永嘉五年,高句丽趁中原混乱,于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截断朝鲜半岛通往辽东水陆通道;后于永嘉七年冬十月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又于建兴二年秋九月南侵带方郡,取得对朝鲜半岛北方统治。

及至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谈德执政之时,向外扩张势头愈猛,南征百济、北讨契丹、夫馀,又全部占领玄菟、乐浪,使辽水以东大片土地纳入高句丽版图。

小兽林王继位后,开始加强国内稳定统一,并改革政治军事。元兴三年(404年),平安好太王在位,攻占辽东之地,进入鼎盛时期。一战攻克扶余64城,1400村落。

义熙九年(413年),长寿王登基,延续其父扩张好战政策。元嘉四年(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以加强对百济和新罗控制。

公元六世纪,高句丽安藏王被刺,其兄安原王继位,王室间纷争加剧。最后年仅八岁阳原王登基,反对派幕僚开始建设军队,对自己领地进行控制。

大宝二年(551年),百济与新罗联合攻打高句丽,夺取汉江流域,但百济在战争中几乎精疲力尽。

承圣二年(553年),新罗以助百济名义出兵,却对百济发动攻势,终将整个汉江流域全部纳入囊中。百济圣王次年进攻新罗报复,但被新罗擒住,后被处死。

隋开皇十七年,高句丽平阳王联合靺鞨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次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三十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

因时逢雨季,道路泥泞,陆军粮草供应不上,军中又遭遇疫病;水路隋军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大军死亡损折十之七八,由是被迫退军。

其后隋炀帝与唐太宗数次东征高丽之战,本书前文已经详表,此处不再赘述。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

显庆五年十二月,唐高宗分兵四路,大举进攻高句丽。

转过年来,改元龙朔元年。高宗犹恐四路大军兵力不足,又募河南、河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万四千人,命前往平壤、镂方行营报到。又以鸿胪卿萧嗣业为夫余道行军总管,率领回纥等诸部兵前往平壤。如此以来,共集大军二十余万。

大军在途,铁马金戈,大船填海塞江。

此时在半岛境内,当初苏定方平灭百济,曾留下郎将刘仁愿守百济府城(泗沘),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

王文度不知为何,却在渡海时去世。百济僧人道琛、义慈王旧将福信聚集人众,据守周留城,从倭国迎来王子丰立之为主,率军包围府城。

刘仁愿留守军马仅有数千,寡不敌众,急修表告急。唐高宗复下诏任命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统帅王文度军队,又征发新罗兵,以援助刘仁愿。

字幕: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汉章帝刘炟之后。

刘仁轨为官清廉刚正,因处理毕正义案得罪中书侍郎李义府,被贬为青州刺史。高宗发兵征讨百济之时,刘仁轨奉命督海运,海上大风不利航行,李义府强行督促出海,结果船队在途中遇风沉没,军士死伤严重。

李义府对高宗奏道:不斩刘仁轨,无法向百姓谢罪。

舍人源直心反驳道:海风暴起,非人力所能预料。岂可因此斩杀大将,自斫栋梁!

高宗于是将刘仁轨免职,以白衣随军。李义府又示意郎将刘仁愿将刘仁轨杀死,因刘仁愿不忍而罢。平定百济战后,刘仁愿被任为都护,镇守百济都城泗沘。

至此唐军大举征伐高句丽,因左卫中郎将王文度渡海时病亡,遂授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统军。

刘仁轨领命,于是率军渡海东征,在百济登陆,与新罗军合兵,一起杀向泗沘城,前来援救刘仁愿。

百济复国军未料唐军来得恁快,仓促迎战,被城内外两面夹击,一战而退。刘仁轨于是进城,与守将刘仁愿会合。

此时北方高句丽境内战报传来,说大元帅苏定方围攻高句丽都城平壤已久,战事不利,又值大雪,已经退出平壤。

刘仁轨阅览战报未毕,唐高宗遣使来下诏书:平壤战事不利,大军已回,卿等只据百济一城,朕忧不可独固。为免陷于重困,卿等宜拔营移军以就新罗,共其屯守。若新罗王子金法敏不需藉卿留镇其国,即宜泛海以还。路途迢遥,奉旨即行,不须还报。

诸将士闻诏大喜,咸欲西归中原故乡。

刘仁轨思索半晌,却对诸将说道:《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便国家之举,专之可也。况在沧海之外,密迩豺狼者哉!且人臣进思尽忠,有死无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主上欲吞灭高丽,先诛百济,留兵镇守,制其心腹。虽妖孽充斥,而备预甚严,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战而有胜,士卒自安。然后分兵据险,开张形势,飞表闻上,更请兵船来伐可也。

诸将:强敌四围,我等寡不敌众,岂保必胜?

刘仁轨:朝廷若知其战有成,必当出师命将,声援才接,凶逆自歼。非只不弃已成大功,实亦永清海外。今平壤之军既回,熊津又拔,则百济余烬,不日更兴,高丽逋薮,何时可灭?且今以一城之地,居贼中心,如其失脚,即为亡虏。我若拔营移兵东入新罗,又是寄人篱下之客,若有稍不如意,到时悔不可追。况鬼室福信与僧道琛等为人凶暴,残虐过甚,扶余丰对其二人猜惑不信;彼等外合内离,鸱张共处,势必相害。我等唯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轻动,更不可还中国也。

众将闻言,俱都乐从。刘仁轨于是将适才之语写成奏章,请来使带回,禀奏天子。

唐高宗看到刘仁轨之奏,十分满意,复传示文武,众臣也都交口称赞。

此后事态发展,果如刘仁轨之料。当时鬼室福信修建真岘城以守,因前番大败于泗沘,便缩回真岘,以修养元气。因听闻唐军在高句丽战之不利,已经退兵,便谓百济留守唐师已成孤军,预备乘势再往攻伐。

刘仁轨早就猜着,于是先发制人,遂引新罗军乘夜袭击岘城,攀墙而上,斩关落锁,杀死城卫,引外面早已埋伏以待大军入城。夜半攻袭,拂晓破城而入,取得完胜。

真岘城破,鬼室福信侥幸逃脱。唐军自此遂通新罗运粮之路,解除此前孤守泗沘,四面陷于敌围之困境,局面为之一新。

百济王扶余丰猜疑鬼室福信揽权,派人将其杀死。于是复国军内部分裂,人心惶惶。

刘仁轨趁机严整其师,四处攻击,逐渐收复失地,继而进迫熊津。

扶余丰听闻唐军骤至,自忖不敌,遂急遣使到倭国太高句丽两处求援,一面命在熊津江口竖立两栅,以御敌军。

刘仁轨再与新罗兵联手攻打,攻破其栅,百济复国军被斩杀并溺死者一万多人,损失惨重。僧道琛等人见事不妙,遂解除对府城泗沘包围,退守任存城。

当时新罗军队粮尽,返回其国,百济境内只余唐军独自支撑。

僧道琛于是自称领军将军,福信自称霜岑将军,招集徒众,势力越来越大。刘仁轨兵少,便与刘仁愿合军,遗使报回长安。

唐高宗闻报百济情势严重,遂一面下诏命新罗出兵,一面派任雅相、契苾何力、苏定方、萧嗣业率军,水陆分道并进,再次东征。

当年新罗王金春秋已薨,其子金法敏即位,乃奉大唐天子之诏,派的将军金钦为帅,统军西征,以援助唐将刘仁轨。未料新罗军刚始到达古泗,便被百济霜岑将军福信截击。

金钦一战而败,于是返回新罗,再不敢出。

镜头转换,按下刘仁轨激战百济,复说苏定方征伐高句丽。

龙朔元年七月,苏定方军至浿江,击败高句丽守军,此后长驱直入,包围平壤。

九月,契苾何力到达鸭绿水,高句丽莫离支盖苏文长子名唤渊男生,当时代父亲执掌全国兵权,亲率数万精兵据守江岸,以阻止唐军渡江。

契苾何力到达,正赶上连夜北风,江面坚冰大合,遂率军乘冰渡江,一举打败高句丽江岸守军,斩首三万级,其余皆降。

渊男生仅以身免,匹马逃回平壤。

龙朔二年,渊男生恢复元气,复引大军来战唐师。然而恰巧便于此时,长安发来天子诏书,敕令由于铁勒入侵,命契苾何力、萧嗣业所部迅速班师,还救关中。

契苾何力二将无奈,只得引军退还。

于是平壤城北部,只有大将庞孝泰率其十三子及五千子弟兵,驻守蛇水。

字幕:庞孝泰,广西白州人,被唐高祖李渊授任南州刺史。

武德六年四月,庞孝泰与南越州民宁道明、高州首领冯暄反唐,攻陷南越州,后又进攻姜州。合州刺史宁纯引兵救援姜州,大败叛军,庞孝泰由是再次降唐。

太宗李世民初伐高句丽,庞孝泰为水军总管之一,泛海直趋高句丽都城平壤。

显庆五年,庞孝泰时为左骁卫将军,统率岭南兵随苏定方东征百济,一举平灭,因功升为沃沮道行军总管。

翌年苏定方再次出征高句丽,庞孝泰率其乡里子弟兵五千人随征,奉命驻守蛇水。

渊男生率三万精兵来攻,庞孝泰率军迎击,因寡不敌众,全军迅速溃散。

便有部将劝道:如此下去,不至半日,我军便即覆没。今刘伯英阵营离我未远,何不聚众突出重围,前往投之?

庞孝泰回顾五千子弟,仅余其半,怒目答道:苏将军以蛇水重地托我,岂可轻易弃之!某伏事唐廷两代天子,过蒙恩遇,高丽不灭,吾必不还。今何力大军已撤,诸将各自防御不足,伯英等何必救我?又我将乡里子弟五千余人,今并死尽,岂肯以一身自求生邪?

于是拼死力战,与其十三子皆死于难。

庞孝泰殉国后,其部属遵其遗嘱,将其首级取下送回博白,安葬于大山云飞嶂岭上。

唐军既撤其半,又时值隆冬,天降大雪,苏定方终于围攻平壤不克,遂解围而返。

字幕:龙朔三年,倭国天皇应百济王扶余丰之请,遣大将毛野稚子为帅,率领二万七千人来助百济,进攻新罗。

刘仁轨知道倭人向来勇悍,急向朝廷奏请援兵。

高宗闻报,遂令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军渡过渤海,到百济沿江登陆,来与刘仁轨等会师。唐军得到援兵,因而士气大振。

刘仁轨与孙仁师升帐聚将,共同商议下步行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