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农村家庭主要的收入是生产队丰收季节分给社员的粮食,这些粮食勉强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很少有家庭有多余的粮食拿去卖成钱后,再去购买其他的生活物资。
但是,一个家庭除了吃饭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其他开支,如给孩子交学费、家人购置衣物、人情物礼等,为了弥补只有粮食收入的不足,村里人往往也会搞一些副业来创收。
在我的记忆里,我所在村、生产队几乎每家每户都搞了些副业,如:养猪、养鸡,养鸭等,个别“特富”的家庭里还有养牛的。
家里凡有副业卖成钱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小朋友们就说家里有“节日”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会根据家里收入的大小来给“节日”定等级。像卖鸡蛋、卖鸭蛋的时间,就是“小节日”,遇到卖鸡、卖鹅的时间就叫做“中节日”,遇到卖猪的时间就叫做“大节日”,如果遇到家里面同时卖出几头猪或者一头牛,就叫做“特大节日”。
一般情况下,凡家里遇“节日”时间,全家人都很开心,都是喜气洋洋的,如果遇到卖几头猪的“特大节日”,家里娃儿大小,想低调都低调不下来,就如睡着都要笑醒一样。
每逢特大节日时,一家老小不只是改善伙食,父母通常还会给家里的、几乎所有的人、购买新的衣服、鞋子等物品。
穿上新衣服、新鞋子的孩子们,经常出去在别的小伙伴面前“炫富”。
我的父亲是供销社员工,他每天总是很早就去上班,很晚才会下班回家,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在家里协助我母亲搞一些家庭副业。
我们家养的鸡、鸭、鹅、猪等家禽家畜与其他邻居相比就显得很少。
加上我们家本来就是生产队经常的“欠社”户,生产队年终结算时,我们家分的粮食基本上完全不够吃,在我记忆里,我们家经常一天才吃两顿饭,很多时候,父母还要控制我们的“食量”,更不可能有多余的粮食去养那么多的家禽家畜,偶尔节余的少量剩饭潲水,或者有一些我们割的少量猪草,也养不了多少家禽,我们家就很少有鸡鸭鹅蛋卖,很少有鸡鸭鹅卖,更别说有猪卖了。
我们家副业的收入经常都是很少,家里面的特设‘小节日’也就很少,更别说过那些大的‘节日’或者‘特大节日’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