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孙权的性格来说呢,他也是偏向守成的,在进取这方面,还是稍显不足。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不想进取,谁不想当整个中国的皇帝,只是孙权努力过后,逐渐认清了形势而已。】
【从东吴的整体大战略而言,孙权更倾向于划江而治,对北方的野心也有过,但最终还是没能成行。当年周瑜、鲁肃都给孙权规划过,沿着长江溯流而上,把巴蜀拿下之后与曹操二分天下,之后再图北方。】
【不过突然冒出个刘备,占了荆州不说,还把益州都拿下了,这就让孙权很不爽了。周瑜、鲁肃的二分天下战略实现不了了,孙权也就认了,开始苦心经营自己的江南之地。】
【屡次攻击合肥,就是为了解除曹魏对己方的威胁,同时也拥有可更多的选择。如果真的占领了合肥,不但解决了都城的危机问题,更占据了通向中原沃土的十字路口。占领了合肥,再往北行军几十里地就是淝水,接着沿河而上,便可到达淮水、颍水。而只要能溯颍水而上,就可以直插魏国的腹心之地,这一路上全是东吴最强悍的水军发挥的空间。】
【但只要合肥还在魏军的手里,吴国军队也只能止步于此,再往前,补给将无法保证。因此,合肥才会成为两国的必争之地。】
【而且孙吴政权的核心理念和刘备完全不同,刘备一直高喊要兴复汉室,所以他建立的蜀汉必须要把兴复汉室作为自己的本心,即便刘备后来死了,诸葛丞相也依然要北伐,为此耗尽心力灯尽油枯也在所不惜。】
【可是孙权的吴国就不同了,汉家天下兴衰跟他孙家有什么关系?孙家和曹家都差不多,就是占了刘家便宜的那户人。孙家和曹家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朝廷漠视的地方外姓政权;一个是打着天子旗号的外姓政权。站在汉朝的角度去看,这两方都是汉贼。】
【因此孙权的行动就很有目的性,就是为了利益,就是为了抢地盘,因此做出背刺盟友的举动也不足为奇了。】
【但是孙权你偷袭就偷袭吧,也不趁机扩大战略果实,好像他这次出兵就是为了帮助曹操解围一样。襄樊之战后,曹魏朝堂内对于襄樊地区一直倾向于放弃,当时曹魏内部都认为襄阳地区久经战乱,无法提供大军的补给,认为应该放弃襄阳。只有司马认为不能放弃,但当时主政的已经是曹丕了,曹丕没有听从司马懿的建议,放弃了襄阳。】
【结果孙权在获得襄樊地区后,并没有用心防守,要知道襄阳这个多重要,曹刘两家为了这个地方脑浆子都打出来了,他就这么白白捡了个战略要地。可是孙权好像完全看不到襄阳和樊城的重要性,在曹魏主动放弃二城的情况下,只派个无名小卒陈邵驻守也不见整修城防,之后更是随便就被曹魏夺回了。】
【最后,孙权偷袭荆州最大得利者是曹魏。在东吴的帮助下,曹魏顺利渡过了政权建立后两个最大的危机,对吴蜀的战略优势从较大彻底变成了碾压。】
【接下来曹魏发生了两件影响深远的事情,一是曹操的去世,对任何政权来说,新旧领导权的交替都是一个危险的时刻,此时的曹魏外有孙权和刘备,内部太子之争的余波还未散去;二是曹丕代汉称帝,改朝换代,曹操是正月去世的,曹丕同年十月份就受禅称帝了。】
【可以预见到,如果没有发生袭击荆州的事情,这一年就是隆中对里的“天下有变”,东吴和蜀汉完全可以趁机发难,两方一起动手瓜分魏国,就算不能灭魏,到时候曹魏两面受敌,合肥八成就拿下了。】
【东吴偷袭关羽的行为客观上给了曹丕非常宝贵的一年多的过渡期,让他不但顺利实现政权的交接过渡,甚至完成了同样很有风险的汉魏禅代。为了避免汉统终结,刘备只能以称帝的方式对抗,得知曹丕篡位后,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承继汉统。然而他却没有办法做出更加有威胁的军事行动,天下有变的机会就这么在孙刘对立中浪费了。】
【三国之中,曹刘皆志在天下,只有江东已经彻底的做好了身为割据偏安政权的打算了。】
【而孙权杀关羽的举动,将彻底的葬送孙刘两家的未来,因为刘备要来报仇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