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传中带神学的双音词“神明”,一共出现五次这是个饶有意趣的概念,它大多用作名词,偶尔也用作形容词或动词。离开周易的语言环境,单看神明,它在上古时代是太阳的尊称,也是太阳神的别名。《汉书。郊祀志》说:“神明,日也。”就是只此而言。《礼记。郊特性》郑玄注说:“天之神,日为尊,日为百神之王。”这都表明上古时代曾经有祀奉太阳神,尊之为“神明”的原始宗教。
不过,易传当中的神明,却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周易的主体是《乾》(天)《坤》(地),并不是《离》(日),《商》日是《乾》《坤》所生的中女,《乾》《坤》是《离》日的父母。而《乾》《坤》又是从太极取生而来,唯有太极才是产生易体六十四卦的最高尊者。但太极也只是阴阳二气的合体,也不是天神。所以,《易》传中的神明概念,当另有所指。首先,《系辞》述说伏羲氏仰观俯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精。”对此,朱嘉是这样解释的:“俯仰远近,所取不一,然不过以验阴阳消息两端而已。神明之德,如健顺动止之性;万物之情,如雷风山泽之象”(《周易本义》)。解得很好,照此说法,所谓神明之德,不外平(乾》健、《坤》顺、《雷》动、《良》止、《坎》陷、〈离》丽、《异》入、《兑》悦等八卦的八种性质,万物之情也不外乎是八卦所蕴涵的种种性状。总而言之,神明是阴阳二气妙变的功能,八卦无非是彰明阴阳妙变的形象。
关于这一点,清代易家李光地作了更深入的说明。他说:“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神化虽难知,而其发于图象者,则至显矣。”照这个解释来看,“神明”的意思应该是,阴阳造化,玄妙难知,此之为“神”,而把这难知的东妙用八扑的图象显示出来,则明白易解,这叫作“明”。换句话说,把难测的阴阳玄妙的变化(神),用易象显示出来(明),以一整个意思统合为一个词,就叫作神明。他这个观点,也许来自《九家易》。《九家易》说:“隐藏谓之神,着见谓之明。阴阳交通,乃谓之德。”李道平的疏语说:“神者隐藏,阴之德也,明者着见,阳之德也,阴阳相交,则神明之德通矣”(《周易疏纂集解》)。这样深人的解说,使神明这一概念的内涵,昭然若揭。总之,抓住阴阳二气的相反相成,便可体会到“神明”的精髓。
其实,关于神明的内涵,《系辞》本身已经在下文从根本上作了说明。它说:
《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孔子把《乾》《坤》比喻为周易的门户。(乾》阳《坤》阴,阴阳相交,两情相得,或刚或柔,自成形质,借以表现天地的造化,融通阴阳隐显的德性。这样,从天地阴阳的造化来讲神明,便使人从根本上认清了它的实质
所以,《说扑传》里所调“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也无非是说,古时圣人作《易》时,是暗中帮助天地造化的阴阳用两面的功能而发明出蓍草占筮的方法,其中神明一词,与上面说过的意思相同,不必重复。
芳子:我记得,《系辞》里还有一个“神明”,似乎表示一种动作。
是的,就在下面这段话里:
”(圣人)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意思是,圣人通晓大自然的法则,同时察知人民的的情况,于是开创玄妙的善占,借以引导人民使用。圣人为此进行修高自戒,诚心诚意,以便充分发挥易占或阴或阳奥妙而显赫的功用。“以神明其德”的神明是动词,换成使动句法,就是“使之神而明”。使什么“神面明之”呢?这一点大体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圣人使自心神而明之。
陆绩说:最人以着神知来,沿内避因,即以此话齐其身我市用”。惟其吉面局行,举不违失,其德富感,见称神明,故日神明其德也。”(《周易集解纂疏》)
朱熹也持此说,他说:
“圣人--青戒以考其占、使其心神明不圈,如私神之能知来也。”(《周易本义》)
《周易全解》的注释是:
‘神明其德’意思是说提高思想水平能达到最高的程度。
《周易辨证》的译述是:
“应验如神地彰明自己的道德。”
但是,孔传并不用神明的概念来称颂人的修养,只是用它来显示天地造化、阴阳变化的奥妙功能,赞美周易的内容具有这样的功能。前边讲过的“以通神明之德,”“幽赞于神明而生者”等,都是这个意思。“神而明之”云云,也是指人对周易领悟与运用的水平,不是泛指人的德才修养的程度。至于把神明的神释为占筮的应验如神,那就明显地缩小了“神明”的内涵与外延,恐怕是大词小解吧。
另一种解释是把“神明其德”的对象视为周易,说使周易的功能发挥到神而且明的程度,叫作“神明其德”。德是性能的意思。正因为要使周易性能的发挥达到神明的程度,所以圣人才通过斋戒,洗心专诚,唯精唯一,以乞顺利地达到目的,这也可备一说。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