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自古以来,三峡的壮丽风光即为文人墨客所咏叹。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描绘了三峡的独特风貌:“于七百里三峡之间,两岸群峰竞秀,连绵不断,几乎没有间隙。重重叠叠的山岩遮天蔽日,除非正午或子夜时分,否则不见日月光辉。每逢夏季洪水奔腾,江面宽阔,行下驶皆受阻隔;有时朝廷急令需迅速传达,虽白帝城清晨出发,傍晚却已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纵然乘风破浪,其迅疾也难以比拟。春冬之际,清澈湍急的水流与碧绿深潭交相辉映,倒映着两岸怪石嶙峋、苍劲古柏,飞瀑如练,悬挂在崖壁之间,清秀峻美,趣味盎然。每到秋高气爽或是初霜降临之时,林木萧瑟,溪涧冷肃,常有高山猿猴长啸不息,那凄厉而悠远的声音回荡在空旷山谷间,久久不绝。因此,渔夫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面对这番美景,杨坚向宰相高颎询问:“高爱卿,倘若后世之人于三峡之处建起大坝,你如何看待此事?”高颎低头回应:“皇,三峡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且暗流汹涌,在此建造水坝,恐怕非人力所能轻易驾驭。”

杨坚听罢,微微颌首:“朕也有同感。或许后世所谓的三峡,与我大隋时的三峡已然不同。但朕对这三峡大坝能与高速公路、高铁并称为大国基建感到好奇。”

高颎略加思索,然后答道:“臣以为,高速公路和高铁遍布华夏大地,后世之人在建设这两项工程时,必是举国之力。故此,三峡大坝能位列第三,也是因其耗资巨大、工程艰巨。”

与此同时,大唐时空的李世民对此亦有所论断:“欲在三峡筑坝?后世之人岂敢小觑朕对三峡天险的认知!长江之水力,怎会轻易为人所控?固然平地铺就高速公路、高铁需要雄厚财力物力支撑,但截断长江水流,实属匪夷所思之事。”魏征亦表示赞同,并提醒李世民:“皇,也许后世之三峡已非我大唐时的三峡。”

至于大宋时空,赵匡胤同样对此事持有怀疑态度:“想在三峡建坝以堵截长江?此言未免过于荒谬!”沈义伦则提出:“皇,或许未来之三峡已不同于今日。唐朝年间已有长安三闸通航的成功先例,后世之人或许真能找到办法掌控江流。”然而赵匡胤坚持认为:“长安三闸乃先疏浚航道再引水通行,与直接堵截江河截然不同。两者间的难度差异犹如云泥之别。要知道,朕曾下令修建江北捍海堰、福建捍海塘堰等大型堤坝,这些工程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及财力,历经数十年方告竣工,而它们面临的仅仅是海浪冲击,相较于江河水流的冲击力,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想要在江河之修筑大坝,其困难程度简直如同登天!”

毕竟这关乎国计民生的水利工程,

绝非战争时期那种临时筑堤、决水淹城的粗糙策略所能比拟!

一旦工程出现垮塌,那将会酿成一场无法承受的巨大灾难!

无论是统治者还是黎民百姓,都经受不住这样的恐怖浩劫!

赵匡胤坚定地说:

“速召工部尚书与户部尚书觐见,朕要他们详实记录这一切。”

“倘若有朝一日后人真能截流建坝,我大宋若能借鉴其法,或可彻底根除水患之忧!”

沈义伦立即回应:“皇圣明,臣即刻传召!”

……

时光流转至明朝嘉靖年间。

朱厚熜仰望天空中璀璨的金幕,满目惊喜!

他从未想过,后世之人竟能在三峡之地铸就一座巍峨大坝!

这无疑是一个惊世奇迹!

此刻,洞庭湖区域洪水泛滥,令他困扰不已。

前后派遣数批官员前往治理,却均未能奏效。

如今洪灾肆虐蔓延,致使百姓颠沛流离,怨声载道。

民间传言此乃天罚降临,

皆因其痴迷修仙而荒废朝政所致。

尽管他对修仙之道全心投入,但对这眼前的水患问题亦不能坐视不理。

否则,大明江山社稷,或许将在他手中倾覆!

他急切地看向严崇,说道:

“严大人,后世之人欲向我大明传授筑坝之术。”

“务必派人认真学习,汲取其中精华以整治洞庭湖水患!”

严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而后不紧不慢地答道:

“皇,关于洞庭湖水患,臣已着手安排人员治理。”

“只因财力匮乏,以致治理成效不佳。”

“倘若皇能再拨些银两,水患定能得以根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