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穆杨拜师的事儿说开了之后,家里的氛围好似又升温了。每天都能听到几个孩子的笑声融融。
赵氏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也开始有心思琢磨别的事情了,她想起黄福说的去府城开铺子的事儿,就问穆小溪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赵氏知道,出去开铺子,一直是自家闺女的心心念念的一件事儿。她原以为这件事儿应该是遥不可及的,没想到这一天会这么快到来。出去开铺子,就意味着要离开这个小村子,离开这个刚搬进来的新家,要去到陌生的地方安家落户。
一想到这,赵氏就有些惴惴不安。
自己是个寡妇,家里没有主事男人,在这个小村子里遇事有乡亲帮衬,可是如果出去,就算儿女孝顺能干,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靠自己一人,能顶住外面的风风雨雨吗?
穆小溪早就猜到了赵氏的想法,她说,如今,咱们家不再是过去了,咱家现在连着黄家,连着小王爷,因为连着这两位,县城甚至府城,都会卖咱们一个面子的。
更何况,你闺女四等女使的身份不是摆在那里接灰的,还有,你儿子如今成了梅师的徒弟,就是江湖上,也没人敢打咱家的主意了。
赵氏看着闺女和儿子坚定的目光,也深知,走出去,对几个孩子的前程会更好,而且自家现在不缺钱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是几个孩子谋到了,今后有一番作为也未可知呢!
那就随了孩子们的愿,走出这个小村子吧!
眼看着就快到二月二了,赵氏忙着给几个孩子准备去府城的东西,上好的成衣带两套,赵氏又给每人做了一套家常服。
穆杨还带了很多书,不敢放松学业,因为参加完靳氏的寿礼,马上就该参加童生试了。
赵氏为靳老太太绣了一个缎面丝带绣的小插屏,穆小溪挑选了一棵个头不小的人参。穆杨还给做了一套按摩滚轮。
穆小溪给黄潇准备了好多成套的化妆品,又拿了几瓶香水分装到小瓷瓶里,又找了很多口红小样,都放在随身的包袱里,这些都是用来随手赏人的。给穆杨和穆桐准备的是小银锭子。
她知道,府城不比县城,那是大省城,府台大人家里也是仆从众多,多准备一些赏人的小东西,行走坐卧都更方便些。
王小公子来信了,信中说他秋试未中,家中长辈已带他去往京城,并拜了一位有声望的老教习先生,他将更加刻苦攻读,不负家人众望。
穆杨捏着王小公子的信,心中亦是感慨万千,天下父母皆是望子成龙,可谓用心良苦。
穆小溪脑中又浮现出那位清俊少年的形象,不知今后是否还有见面的机会。
二月二刚过,黄家的马车就到了,还是那辆青棚大马车。兄妹几人辞别了赵氏,一路奔府城而去。
一路上,穆杨一直在看书,他是见识过外面的,所以并不好奇。
穆小溪和穆桐却是第一次出来,虽说到府城只有一天的车脚,但对他俩来说,这就算是出远门了。
俩人也不嫌冷,扒着车窗一路走一路看,一会说这个庄子富,那个庄子穷,一会说这里该种麦子,那里该种稻子。
一路笑闹,天将擦黑时,终于进了府城。
穆小溪问赶车的车夫,到哪里落脚。车夫说来时小姐就吩咐过,直接去府台大人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