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建立和千年之后一样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不太可能的。
毕竟大唐现在的医疗环境和千年之后也不一样。
世家大族都有自家的医馆和医师,看病都不要钱,也不需要什么医疗保险。
再加上,官方真要是弄出来这么一个医疗保障,也只会便宜了那些小富小贵之家。
他们是可以交得起钱财,也能够享受这个待遇。
可是,平民百姓就没办法享受这個待遇了。
到时候百姓们依然是没有钱看病,而小富小贵的人,还能够不给钱就可以享受太医署的太医们诊治。
关键在于,李世民觉得这里面的隐患比较大,官府来做的话,很容易出现岔子。
最好还是交给别人来做,当做是一种商业。
只不过,这也就是一个想法。
十二月初。
三甲的榜单放榜了。
这时候,已经是天寒地冻。
李世民专门安排这些学子在国子监、弘文馆、廨舍住下,可以直接在国子监、弘文馆两地继续求学。
真要是放榜之后,让这些学子回去,这一路上,估计得冻死不少人。
他们都是大唐未来的官吏,也是大唐现在的少年英才,死一个,也是一大损失。
不过,一场秋闱,也能看出来,设立春闱和秋闱的弊端了。
一年两次科举考试。
刚考完了春闱,又去考秋闱。
对于学子们来说,太过于耗费精力了。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建议,只取一个,也就是秋闱。
春闱不再实行。
本来,这科举新制的春闱也没有开始,也好直接取消。
然后,明年的秋闱就提前一个月。
时间间隔拉长一些。
一年两次科举考试,一次就是三场,府试、乡试、会试,算上殿试,一次科举考试就有四场啊。
对于吏部来说,也会增加他们的任务量。
对于地方上来说,也同样如此,一年要负责两场科举考试。
这一点提议,最后也被李世民采纳了。
一年就一次科举考试。
在十二月初的放榜之后,也就告知于天下。
陈平安又收到了来自于孙思邈的回信,信上对陈平安提出的缝合伤口之术大为称赞,也描述了烈酒治脓的效果,称之为救命良药。
也是在孙思邈的这一封回信上,才看出来,大唐这时候有多少百姓因为各种原因,身上都有一些隐疾。
这时候的生活环境,说实话,是真的太差了。
富贵人家还好说。
贫苦百姓直接就睡草席,甚至是连草席都没有,直接睡在稻草或者是茅草铺成的床上。
这些稻草和茅草一受潮,就容易发霉,又或者是腐烂。
平常也是藏污纳垢之处,里面会有很多很多虫子,人也很容易被虫子咬伤。
这些伤口也很容易发炎生脓,然后就是常说的一些疾病,后背生疮啊等等。
陈平安给孙思邈写信,讲述了生石灰消毒和烈酒消毒的作用。
并且还给孙思邈了一坛烈酒。
孙思邈按照陈平安所说的方法用了,发现真的挺好用的。
更加确信陈平安是懂医术之人,或者是说,他肯定是读过医书孤本。
只不过,孙思邈每一次想要和陈平安探讨医术的时候,哪一些问题,陈平安都没有回答。
“一个村的村民,大部分都有大肚子的病?”
“面黄肌瘦、肚大而四肢瘦……。”
“何解?”
陈平安放下书信,耸耸肩。
“孙道长,我真的不是医师,也没有学过医,你描述的这种症状,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啊!”
孙思邈人很好,自从来了京师一趟,受到陈平安的教唆,去种牛痘、治天花,然后就开启了云游四方、四处行医之路,从河南道开始,再到江南道,如今已经到了山南道,年底之前,会来京师。
这可是陈平安月月写信,然后又把缝合伤口之术,还有酒精消毒的法子,都直接写出来,让孙思邈拿去用,也好多救一些人。
实际上嘛。
陈平安就是想要让孙思邈能够回京,再想办法,把他留在府上一段时间。
敬晓月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估计明年三四月份就可能要临产。
到时候,要是有孙思邈在府上,也能提供一个保障啊。
“孙道长,见字如面。”
“夫行医之道,博大精深。其以阴阳五行之理,察天地万物之性,以调和人体之气,而治百病也。”
“夫人体者,阴阳之合也。阴阳调和,则气血流畅,百脉通泰,身体康健。若阴阳失衡,则气血瘀滞,百病丛生。故行医治病,首在调和阴阳,使人体复归平衡。”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者,相生相克,周而复始,以成万物。人体亦合五行,五脏六腑,各有所属。医者须明五行之理,以察病情之深浅,用药之轻重。”
“望闻问切,乃行医之四诊也。望者,观气色也;闻者,听声息也;问者,询病情也;切者,按脉理也。四诊合参,方能洞悉病情,辨证施治。”
“药材为天地之精华也。草木金石,皆可为药。然药性各异,有寒、热、温、凉之分,有毒、无毒之别。医者须明药性,以辨君臣佐使,调和诸药,使药力发挥至最大。”
“针灸者,以针刺入人体之经络,调和气血,疏通经脉。又有灸法,以艾绒燃烧,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针灸并用,可治百病。”
“陈某不过是读过几本医书,却从未给人看过病,只知术而不知其行,术可记而行须长期学习与实践,方能领悟其真谛。陈某愿将所读之术,倾囊相授,借以道长之手,造福苍生。”
“医书上有言,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五行之气,人之呼吸便是得七大气也!”
“阳虚、阴虚、五脏之中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
陈平安搜刮了脑海里面的所有关于中医的哪一点知识点,把能够写出来的东西,也都写出来。
不过,也不能全部都写出来,这一封书信,也装不了那么多的新纸。
再加上,都写出来,以后还能写什么?
细水长流嘛。
写一点儿,让孙思邈去悟一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