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到是长孙无忌前来觐见,便直接宣召。
自从知道长孙无忌在他死后做的那些事情以后,李世民对于长孙无忌的态度也就有一些晦明晦暗了。
老狐狸长孙无忌也感觉出来,却并没有任何怨言,更没有什么动作。
自己失宠,很有可能是陈平安说了一些什么。
可是长孙无忌觉得自己这些年来也是兢兢业业,并未做错过什么。
唯一的可能,那就是他外戚的身份了。
长孙无忌对陈平安向李世民说了一些什么,导致他失宠有一些疑惑。
可如今陈平安圣宠正浓,府上还都是秦王府当年的亲卫,根本就不可能做什么。
所以,长孙无忌选择了隐忍。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外戚又如何?
他对自己的才能还是很自信,并且,还有着长孙皇后稳坐后宫之主。
太子李承乾是他的亲外甥。
有这一层身份,陈平安的那些言语,对他影响不是很大。
长孙无忌抱拳躬身施礼道:“臣,拜见陛下,陛下恭安。”
李世民一脸严肃地挥了挥手,沉声问道,“辅机,可有甚要紧事?”
长孙无忌从袖笼里直接掏出一封奏章递给了李世民。
“边关急报,吐蕃大相禄东赞带队,整整三千人带着礼物往长安而来,边关不好拦截,只得派兵一路护送然后加急禀告!”
李世民一边看奏章一边皱着眉头问道:“吐蕃这是想要获得我们的支持,有意对吐谷浑下手吧?”
对于吐蕃这个番邦,在当初的沙盘推演上,大部分臣子的意思就是拉拢。
可从陈平安写出的史册来看,吐蕃这个番邦野心不小。
大唐几次西征吐蕃。
这并非是大唐好战,而是吐蕃攻打大唐边境都城,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陈平安说过,这就是大唐贞观年嫁了一位公主的原因。
汉朝时期,王昭君出塞,看起来是为了两国交好,为了平息战火。
实际上,这是助长了外敌的嚣张气焰。
在他们看来,中原之帝王把女子嫁给了他,那便是他的荣耀。
他通过中原公主的身份,来提高自身的统治。
而唐朝时期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给吐蕃带去了不少工匠,更为关键的是中原的文化,这其中囊括的实在是太多了,礼仪、礼节、礼教等。
吐蕃得到了这一次的文化和技术的补给,才会更为强大,然后有一统西域的趋势。
要不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吐蕃的气候条件比较差,远远比不上北地草原。
可能,吐蕃将会成为中原的第二個强大的敌人。
如今,要不是有所求的话,吐蕃占据地利,国力也不弱,根本求不到大唐来!
长孙无忌显然是早有准备,想都没想直接回答道。
“陛下,微臣来之前翻阅了周边的情报,未曾听到吐蕃周边有战事将起的消息,倒是吐蕃去年刚刚新的赞普上位了,不知是不是新君对大唐示好。”
李世民是知道历史的,所以也就知道突厥这一次想要做什么。
随即冷哼一声,说道:“哼,狼子野心,向我们示好?”
“这都三年过去了,若是示好,早就应该派遣使臣,前来上贡。”
“不过是觊觎大唐的神兵利器罢了。”
要不是今年年初才取得了北伐的胜利,李世民都想要来一个三军定天山了,只不过,若是再起战事,不仅国力、军力吃紧,周边国家也会紧张,如若逼迫得太狠,恐怕会抱团对抗大唐。
长孙无忌有一些意外,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李世民对吐蕃的怨念会这么大。
不过,又一想,当初沙盘推演的时候,陈平安好像也是如此。
说过吐蕃乃是狼子野心。
长孙无忌低着头,微微蹙眉。
陈平安对陛下的影响已经这么深了吗?
长孙无忌当即建言道:“陛下,臣以为,吐蕃可能是真心想要朝拜陛下,如今陛下为‘天可汗’,他吐蕃若是还不识时务,岂不是容易引起其他番邦不满?”
“更会引起我大唐的不满,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陛下,如今吐蕃派来了使臣,还带来了不少的贡品,我们若是直接拒绝了他们的朝贡,岂不是伸手打笑脸人?”
“这会让其他的番邦该如何看我大唐,又该如何看到陛下这位‘天可汗’呢?”
“大唐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不应该先失了礼节。”
这一年才能到来的万邦来朝实际上并不是外交上的胜利,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大唐无敌的国力、军力让周边的国家害怕了,但同时大唐包容的态度,让周边国家觉着似乎可以谈谈。
李世民看了看长孙无忌,却点了点头,说道:“嗯,辅机之言,却也不错,我等天朝上国,岂能先失去了礼节,以至于落人口实?”
“既然如此,那就好生招待吧。”
“不过,你们且记住,大唐的任何手工艺,都不得外传!”
“还是以前之国策,万事都需要对他们保密,谁要是泄露了,就休怪朕不客气了。”
“还有,吐蕃的使臣出关,也和其他番邦使臣一样,严加盘查。”
“若有一个工匠,被他们带走。”
“朕就要问问你们是不是收了他们的钱财贿赂了。”
长孙无忌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会说出这番话来,当即也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陛下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啊!
定然又是受到了陈平安的影响,不过,再一想,却也觉得有一些道理。
若是吐蕃偷学了炼焦和高炉炼铁法,回去就能够打造和大唐一样的百炼钢出来,到时候,大唐的神兵利器也就失去了最大的效果。
须知道,这一次的北伐之所以能够速战速决,很快取得胜利。
并且伤亡非常小,就是因为高炉炼铁法炼制出来的百炼钢的陌刀、盔甲等,质地都非常好。
这等技术,肯定是要严格保密,不能传出去的。
当即连忙抱拳道:“喏。”
等到长孙无忌离开了之后。
李世民又召见了杜如晦、房玄龄两人。
杜如晦的身体经过了孙思邈的调养,气色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如今也已经卸任了尚书右仆射一职,加封莱国公,担任秘书监一闲职,却能入宫面圣,参与政事。
“房卿、杜卿,吐蕃递交国书要认我朝为宗主国,并缔交盟约,你们怎么看?”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已经听到了风声,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上报。
刚刚听闻长孙无忌前来觐见,就知道,应该是长孙无忌第一时间上报了此事。
也不知道,长孙无忌又是如何向陛下建言,而陛下又是如何决断?
不过,既然陛下又召见了他们,肯定也是想要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那就实话实说呗。
“陛下,臣以为,吐蕃此举犹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吐蕃处于高山之上,路途遥远,属于易守难攻之地,且还有密宗立教。这等番邦,若是真心想要朝拜,于贞观年初,甚至是更早之前,就应该前来大唐,可是这些年来,吐蕃前来大唐的使臣也有,却没有如今这般规模之大,看起来是朝拜,实际上,很有可能是打探情报和试探我大唐之态度吧?”
“既然如此,臣以为,当将计就计,让吐蕃的使臣们看到大唐的繁荣昌盛和强大,也让他们血本无归!”
李世民这会儿真的笑了,杜如晦还是那个杜如晦,他的建言,比长孙无忌要好多了。
“甚好!”
房玄龄此时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吐蕃的态度,也是在沙盘推演之后有所改变了。
当初,陈平安的一番话,那真的是点醒了很多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吐蕃也好、吐谷浑也罢,他们都是第二个突厥罢了。
中原的王朝强大无比,他们就俯首称臣。
中原的王朝懦弱无能,他们就兴兵入关,在中原烧杀抢掠。
中原之地,也有分分合合,也有战火纷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