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平安看来,于大唐这般社会状态去发展科技,想要提高速度,并且全民参与,最大的动力,还是在于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大唐时期的商业之发展,还是远远比不上宋朝,却也处于一个萌芽阶段。
比如,在这时期兴起的丝绸之路,这条路是一个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原和西方大陆,形成了东西方贸易的桥梁,这条路线的起点是长安,最终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
除了丝绸以外,丝绸之路上还运输了许多其他的商品,如茶叶、玻璃、陶瓷、药材等。
这条路线的开通对于推动文化和商品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所以,大唐不是没有市场经济,而是市场经济还处于一個萌芽阶段。
陈平安要做的就是把科技和商业绑在一起,形成一条道。
不管这条道最后是良性发展,还是野蛮的恶性发展,最起码,也都是发展。
不是吗?
想到这里,陈平安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千年之后的科技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商业推动,依靠企业来投入钱财研究!”
“不然,仅仅是依靠国家官方的投入,其量还是太小了。”
“臣记得,官方有过一次普查,然后发现了不少企业造出来的超前科技。”
“古往今来,利益才是最大的驱动力。”
李世民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位李世民了,还觉得商贾们追名逐利、不是生产,应该受到打压。
不然,人人从商,也就没有人耕种了。
在这之前,为了保存如今的耕地面积,为了不至于以后出现了粮荒,为了粮食的稳定生产和丰收。
李世民自然还是要遵循古往今来的执政理念,那就是士农工商,以及重农抑商。
而现在的李世民却不会那么想了。
千年之后的商业之发展,官方还要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
就足以说明,商业的重要性。
在陈平安的狂轰乱炸之下,李世民也算是大唐本土觉醒的第一人。
商贾们不事生产,但是他们也付出了劳动,也带动了货币流通,让各方都能够享受到便利。
陈平安继续说道:“陛下,在臣看来,没有出征高丽的必要,其实可以看做一笔买卖,一笔非常大的买卖!”
“对突厥可以用薅羊毛,对吐蕃也是一样,那对高丽也能如此。”
“高丽之地,有着不少名贵中药材,特别是高丽参,可以入药,并且大补。”
“若是人虚弱无比,即将病死,这高丽参甚至是还能吊着一口气。”
“我们完全可以炒作高丽参,炒作高丽那边的木材!”
“何为炒作,那就是大量高价购买高丽那边的物产,让他们那边的商贾们开始注意到这些物产,然后想办法,弄到手。”
“时间一长,他们也就会开始种植这些药材,可以继续和大唐做买卖。”
“大唐的钱币也就会流向高丽那边,慢慢地,大唐的钱币将会成为主要货币。”
“通商互市的同时,甚至是可以引进人才。”
“再然后,就是文化入侵,这佛教、道教、儒学都可以传过去。”
“在那边建立书院,建立寺庙,建立道观,教导他们学汉语、写汉字。”
“还允许他们学成之后,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这样一来,几代之后,高丽之地的人,谁还记得自己是高丽人呢?”
“当然,这样的征服时间太长了。”
“武力征服永远都是最快速,也是最有效的,不过,此后出征,其实也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
“大唐铁骑之强,北征一战,已经得到了试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若是只养不用,时间一长,将士们也都会失去作战之心。”
“武将们又是以军功来加官进爵,没有战争,也就失去了上进心。”
“不过,出征高丽,完全可以来一个卖国债!”
李世民听到这里激动的一拍手,差点直接开口叫好了!
原来,打仗还能够这么打啊?!
卖国债。
筹集钱财,用来作为军饷、物资、储备、民工工资等等花费用途。
然后,彻底征服高丽,得到高丽皇室、贵族们的财产,把他们发配到各地,去修路、修长城、修水渠,作为徭役。
这样,也就有了免费的劳动力。
再分一些钱财给高丽的穷苦百姓,建立寺庙、道观,传播佛学、道学、儒学,用来教化他们。
然后再用高丽参、木材等物产,让他们通过这些劳动,得到钱财,从而购买大唐商贾们带过去的货物,什么丝绸、茶叶、白盐、肉干、果脯、香水、琉璃等等。
也就是打下来之后,一定要分化治理,最好,不让高丽之地的百姓,再有高丽之番邦的概念。
陈平安看到李世民那激动的样子也表示理解,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能够开疆拓土自然是最好的事情,但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纵观大唐历史,对于高丽、吐蕃、突厥三地,也都是连年征战不休。
打的跪地求饶了,过了一些年,又有人站出来反叛大唐。
又是开战,打的跪地求饶之后,又过了几年,又有人站出来反叛。
这种反反复复的交战,只会拖垮了大唐的军事制度。
最好的方法,就是陈平安说的,不仅要武力征服,还要文化征服。
“好一个国债!”
“又是一良策也,倒是也没有想到,千年之后的官府,竟然能够有如此奇思妙想,也有如此魄力和手段。”
确实,国债的好处很多,可以弥补财政赤字。
当国家的财政收入不足以满足其开支时,发行国债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将原本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实现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暂时性转移。
与增加税收相比,发行国债对经济的副作用较小,因为它主要吸收的是游离于经济中的资金,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也不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还有筹集建设资金、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形成市场基准利率、筹措军费、平衡财政收支、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连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国债利息免税、融资功能方式多样、流程简单以及缓解偿还压力等作用。
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点也就比较多了。
陈平安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点也不多,毕竟,他并不是金融学的学生。
但是其中的一些好处,他还是能够解释的通顺和能够让李世民明白的。
“陛下,比如这形成市场基准利率,这一点也很重要,不知道陛下可知道香积厨,又或者,臣称之为高利贷。”
“所谓高利贷,就是那些寺庙、道观,喜欢把钱借贷给当地的百姓。”
“百姓要用抵押物抵押,一般都是房产地契等,也有不需要抵押之物。”
“只需要签订契约,有着白纸黑字,再加上手印等,就可以直接放出钱款。”
“他们会引诱百姓去借钱,然后利息非常高,比如一千钱,一天的利息就是十文。”
“一些百姓听了他们的引诱,签订了契约,借了钱。”
“可是,到最后,利滚利,发现那利息比他们原本借来的钱还要多。”
“这时候,自然是还不起了。”
“而寺庙、道观们就会派出他们的打手,直接上门,暴力催债,直接收走百姓们的家产。”
“不少百姓都会因此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甚至是家破人亡。”
“国债的作用,就是规定了一千钱,一天的利息是多少,超出国债的利息,那就是高利贷,凡是高利贷者,当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这样一来,那些个寺庙、道观,就不敢以高利贷来行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侵吞百姓之家产之事。”
“史册记载,在宋朝、明朝时期,有一些寺庙,拥有良田万亩。”
“这都是通过高利贷获得的。”
“他们给了当地官员好处,再加上,朝廷也都是崇尚佛门。”
“这些个和尚,也就仗着佛门兴盛,深入人心,且朝中大臣们也都是吃斋念佛的,所以,便肆无忌惮,横行霸道。”
唐朝初期,佛门还在被打压,一直到了李治时期,李治的崇尚佛门,才让佛教借机发展壮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