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李牧军阵虽严密,也为己方调度留有空隙,天亮之前悄无声息已把昨夜守谷口的士卒调换下去,换上休息好的生力军。
头曼单于与众王商议,众皆无言。久之,头曼单于道:“莫非天欲灭我大匈奴于此地?”
左贤王道:“昨日李牧突然出战,我等并未想到他有如此军阵。如今细思之,若开战之时我们便一意而退,李牧军行动缓慢,我集中全力必可冲过司马尚防线,或者我并不一意向北而退,而是分兵向西面盆地突进,则依然可以不被李牧合围。可惜我们开战之前只想着击溃李牧之后夺了雁门关,战而不利之后又一意北退,致有今日。”
头曼单于叹道:“那李牧连我们所想也算计的一清二楚,每一步都在他的算中,这十多年来,真是小看他了。如今再说这些已是无用,如今如何冲出重围,左贤王可有想法?”
左贤王道:“如今我已入绝地,实难以施展。不过那李牧所仗无非军阵之力而已,若要脱身,就要打破李牧的军阵。”
右贤王道:“那李牧的军阵如此整齐,如何打破?”
左贤王道:“我草原骑兵,利在灵活,忽聚忽散甚是灵便。那李牧军阵中各兵种混杂,变阵必然不如我之骑兵灵活。只要我们的骑兵分得足够散,那李牧的军阵便也无功了。”
右贤王道:“此所以李牧不与我在草原上决战,如今我入了盆地,不在草原上,如何分散兵力?”
左贤王道:“也不是不可以,李牧虽将谷口封住,这谷口甚大,我方全力冲击,虽损失必然惨重,但必然可以冲出去几万人。待冲出谷口之后,我却并不全力北归,我料那李牧必然在北部险窄之地布有重兵。我却分兵或百人一队,或数十人一队,四面八方而去。我观这片盆地数十万大军展开显得狭窄,若是四面分兵,却又显得宽阔。我数万人马可分百十队,冲出谷口之后分向各个方向突击,若是那李牧分兵来追,战车、甲士、弓弩兵速度完全不一样,必然难以保持阵型,若是不能保持阵型之时,战车、甲士、弓弩兵分散作战,也不过是我弯刀下的冤魂而已。若是李牧不来追,则我或攻雁门关,或北归,到时再定。”
头曼单于道:“只是如此,我军分散,大部必然被李牧骑兵各个分散绞杀,便是连诸王也难保。”
左贤王道:“大单于,若非如此,恐匹马难归草原也。李牧骑兵不多,而且我想那李牧集中如此多兵力围我,雁门关和平城必然兵力空虚。若我冲出谷口,四散于盆地,李牧必然重兵回守雁门关和平城,则盆地之中可用之兵必少,我或可得以破围而出。”
诸王皆道:“左贤王之言是也,若如此,我草原保得火种,将来再来报仇。”
头曼单于道:“既如此,就这么干,昨日一战众士卒心惊,且白日李牧便于防守调度,利守不利攻,今日且休战一日,诸位安抚好士卒,分配好各小队并出谷之后的路线,待得天黑,一起杀出。”
李牧也带了众将在谷口观察,至午时仍不见蛮兵有所行动,赵大嘴嘿嘿大笑道:“看来那蛮兵果然决意要饿死在谷中了。”
李牧道:“非也,此大单于顾虑白日里我容易调度,故准备夜晚突围也。既是蛮兵不来,我等且回去商议商议。”于是留了赵大嘴在前线指挥,自领众将回营。
众人于帅帐跪坐,李牧道:“诸位将军以为,大单于作何打算?”
众将无言,良久,诸葛明道:“昨日蛮兵之败,出其不意也,如今我战法既已被蛮人窥破,蛮人必然分兵以应对我之军阵。”
李牧道:“我亦如此想,对付蛮兵,终归还是骑兵最合适,可惜我骑兵数量太少。如今以战车围住蛮兵,实十余年骄敌之心所得之唯一之机会。此战之后,当得大量训练骑兵。只是如果蛮兵冲出谷口分散而去,如之奈何?”
众将议论纷纷,却并无定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