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关于猴王求学之路,和后面留学过程,是西游记争议最大的章节。而且关于这一段的解释,直接影响到后面对于整本书解释的整体走向。一起来看看。

话说“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有一天突然就开始烦恼了,开始思考死亡了。

这里有一个线索,众猴问:“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而前面描写花果山时说,“丹崖上,彩凤双鸣,峭壁前,麒麟独卧”。可见这时候的美猴王,还不是整个花果山的王,他只管山上的猴子。山上还有非常古老的神兽守护着这一方水土,比如凤凰和麒麟。相比之下,那些没有法力,不能长生的凡间动物,生生死死,无尽轮回,又是多么无力与渺小。

86版西游记中,石猴刚刚登上美猴王之位,一个老猴就不行了。于是美猴王立刻就决定去求学了。相比之下,在原著中,时间长河中不间断的生生死死,花果山上周而复始的变化,更让人深省。

所以猴王说:“今日虽不归人亡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不可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其他的猴一听这话也哭起来了。

可见,绝大部分猴是没想过阎王的问题的。猴王能想到生死,居然还知道有个管死亡的官叫“阎王”,说明他的消息比绝大部分猴子来源都广。之前那些狼虫虎豹之类跨物种的朋友,应该不是白交的,甚至他称王以后,和凤凰麒麟也都是有些交往的。

这时候,“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他只在阎浮世界(阎浮:赡部的音译,及南赡部洲)之中,古洞仙山之内。”

注意看,这个贯穿800年的角色,通背猿猴出现了。不知道当时要寻找山涧水源头,探索水帘洞时这只猴子是不是就已经在了。通背猿猴,通“通臂猿猴”。就是长臂猿。这种猴缩在一起的时候小小一只,但是攀援蹦跳的时候胳臂腿极长,而且手脚都可以握住树枝。所以古人称通臂猿,形容他们两个胳膊在背上是通着的,一个胳膊伸直抓树干的时候,另一只胳膊可以通过去,以增加长度。甚至有老人们说,胳膊和腿在背上也是通着的,用腿抓树枝的时候,胳膊也能通到腿上去增加长度。

关于这个角色,网上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他是如来派来的卧底,因为他说的是“佛与仙与神圣者”,先说的是“佛”,后来猴王留学去的也是西牛贺州。有人说他是太上老君的卧底,因为他说的是“道心开发”,“在阎浮世界之中”后来猴王也是先去的南赡部洲。还有说他是玉皇大帝的卧底的,因为他又说佛又说道。

呃。。这样的结论就有些草率了。首先道家首领是三清,有三个人呢,而且在后面章节详细叙述了三个人的道法,多少是有点不兼容的地方的,可见本书中,对三个人是有区分的。所以,凭什么一说道家就必须是太上老君呢?同样,佛家也是有三个首领,燃灯古佛,如来,和弥勒佛,这仨人之间还是真正有斗争的,为什么说佛家,就必须是如来呢?甚至后面我们看到,观音菩萨跟如来也不是铁板一块,其他菩萨也是各有心思。读《西游记》一定要记住,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小说中的历史,在中国的神仙系统中,是不同神仙共同参与,共同影响,共同震荡的结果。一味的要寻找一个“所有事情的幕后操作者”,再把所有人的功过都归结到这一个人的身上,真的不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再说,这花果山到底是谁的山我还没写,如果通臂猿猴的上司,就是此山的主人,那就不能叫卧底。

总结一下通背猿猴给的几个线索:1,是“道心开发”。不是“佛心所向”之类。2,“佛与仙与神圣”,的确佛在前面。3,“五虫”,原著有注释,人类是倮虫,兽类是毛虫,禽类叫羽虫,鱼类叫鳞虫,昆虫叫介虫。这是道家很居高临下的分类。同时,猴王居然完全听的懂。4,“与天地山川齐寿”,对应原著第一页说“盖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这个小目标猴王是非常认可的。通背猿猴没有并没有说要寻找超越天地的大道法,而这样的大道法,西游记原著的宇宙中是存在的。

于是,猴王特别高兴,决定第二天就出发。结果,第二天,猴子们采摘了各种好吃的,“大设筵宴送大王也”。于是猴王吃喝一天,没走。第三天,他叫“小的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做篙收拾些果品之类”然后“果独自登伐,尽力撑开”,“径向大海波中。”作为一个没有出过花果山的,被其他猴服侍惯了的猴子,弄个一天就捆好的破筏子,独自出海,连个助理都不带,完全是不知天高地厚。但是,“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南赡部洲地界”。所以这必然是有神暗中相助。

刚到南赡部洲的海边,就看到“海边上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掏盐”。于是他“弄个把戏”“吓得那些人四散奔跑”,“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之后他“穿州过府”,“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

可以看到一上岸就发现了他和人类的不同。他没有衣服。人话和人礼是后来慢慢学的。所以当时他果断的选择使用自己所会,恐吓,奔跑,抢夺。得到衣服。但是,得到衣服之后,后面再没有描写过他抢东西。按说到了花花世界,会有很多诱惑,但他也不为所动,“朝餐夜宿”,过的非常清苦,只求长生不老。这是非常难得的,现在经常听到各种老师讲,要“抓住机会”,甚至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抓住机会的确是不可多的能力,在不同领域遍地开花,这是典型的狐狸型人才。但是,不为艰险,保持初心,是更为难得的品质,这种人可能成功很慢,但是一旦成功,一定是很大的功。

结果猴王“不觉八九年馀”,看到的是“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去就取勾?更无一个肯回头”,非常绝望。然后他“行至西洋大海”“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终于找到灵台山。

这一段的信息就比较多了。首先,他走了八九余年。时间相当长,居然一个高人神仙都没有找到。这就非常奇怪了。之前说过,齐天大圣被压五行山的时候,是王莽篡位那年。那就是新朝,东西汉的分界。在这之前,从远古有三皇五帝,有夏商周,有春秋战国时期,有秦朝统一天下,有大汉王朝,哪个时代不是人才辈出?道家人得到升仙又有多少?猴王怎么可能一个都遇不到?所以书中代言“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这是为什么。仙人多的是,都躲起来了,他无缘相见。

其次,他是从南赡部洲的东海岸,一直走到了西海岸,然后又扎筏子飘过了西海岸,到的西牛贺洲,这次又能平安过海,应该是又得到了神仙相助。

这就涉及到了一些地理知识。佛教认为:世界分四个洲,分别是东胜神州,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四个洲是四块独立的陆地,中间是一座山,叫须弥山,是世界屋脊,擎着天,固着地,把各大洲连在一起。须弥山是天下最高的山,是大日如来的道场,也就是燃灯古佛的道场。须弥山边上还有七重山,是菩萨们的道场。

《西游记》小说延续了这个设置,开书第二页就介绍了这四个洲的地理知识点。所以悟空求学,是走遍整个南赡部洲,再渡海去西牛贺州。后来取经团队也是一路向西,并没有往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