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
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
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释义并评析:
秦中:长安,京城。
远上人:和尚,法号名叫远。
一丘:一处用来隐居的山林。卧:隐居。
三径:西汉时候,有个叫做贾诩的刺史,由于不满王莽的专政,就辞官回故里,隐居不出。
此人有两个隐士好友,求仲,羊仲,于是,他在院中开辟出三条小路,只和这两位朋友来往。
他这种行为,被后人所敬仰,所以,后人把“三径”,比喻为隐士的居所。
无资:没有钱。
北土:作者做官的地方。东林:东林寺。
黄金燃桂尽:黄金像买桂皮当柴火烧一样,很快用光了。
桂皮用火烧用火烤,都会发出一种特别的香味,不但可以使屋子里充满香味,还有清神醒脑的功效,是一种价格比较昂贵的中药材。
据说,修道的人,会把桂皮和檀香放在一起焚烧,二者发出来的香味,还有养魂的效果。
古时候的有钱人,会把桂皮拿来焚烧取暖,生香。花费十分巨大。
逐年衰:按照次序一个接着一个,这里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被消磨。
但益悲:
但,1,范围性副词,表示为“只是”或者“仅仅”,用于限制动作、行为的程度。
2,连接词,用于句子中间的转折。
益:1,增长,2,更加,3,害的反义词,有益的,4,利益。
悲:1,悲伤,2,怜悯。
1,常常想找一个山林隐居。
2,想要效仿贾诩,也建造一个隐居的地方,可惜没有钱。
3,在北边居住(做官)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4,东林寺有我怀念的大师远上人(向往修道生涯)。
5,黄金像是把桂皮当做柴火烧一样,很快就用光了。
6,远大的志向,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慢慢减退。
7,太阳西下,到黄昏时,有冷风吹来。
8,听到蝉鸣,只是感受到更加悲伤的意境。
古时候写诗的人,多以蝉明志,尤其是向往修道的诗人,这是因为,蝉的一生,都是以露水和树木的汁液为食,不染污秽,清高纯洁,而且蝉还能羽化蜕变,寓意着长生。
这首诗没有格律,只能算是古风,从新韵的规则看,平仄也有不合的地方,而且,中间就变韵了。修改的话就以新韵为准。
从意境来看,整首诗还行,若论文字,转折得就不自然,几乎是每两句一转折,而且,并不关联。
比如,25句写没有钱,36句写壮志与官场,14句写想要隐居和怀念寺庙的远上人。78句才写出了晚年的心声和情感的归处。
细看的话,就非常乱。当然,律诗中最难以掌控的,就是句子的转接。
要想改成圆润自如,这首诗并不容易。
新韵第一改:
一丘常欲隐,
三径窘无来。
北土非吾愿,
东林驻我怀。
薪金燃桂尽,
壮志并年衰。
天晚凉风至,
闻蝉与共哀。
1,常常想要找一座山来用做隐居之地。
2,学习贾诩,做一个隐士,只是没有钱支撑自己这样做。
3,在北边做官,不是我所希望的。
4,东林寺才是我心中的归宿。
5,薪水想燃烧桂皮一样,很快消耗完。
6,凌云之志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淡。
7,天色已晚,凉风随之而来。
8,听到蝉的叫声,与蝉一起悲伤哀叹。
蝉之鸣乃是求偶之声,之后就会很快死去。鸣声旦至,死期将近。
作者一生到了尽头,再想到蝉的悲凉生涯,如何不悲?如何不共鸣?
这第一改,完全按照原文规格在改动,没有大改动,瑕疵也就不能大面积消除。
比如,一丘常欲隐,正常的顺序应该是,常欲隐一丘。不改的话,始终文义难通。原句子正常解释应该是:一座山,作者常常想要得到,然后再去归隐。
这是,山-被-作者想要得到-再归隐。没有了用在中间连接的词和句,就很凌乱。
因此,下面就全面修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