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句,作者想要表达的应该是,因为上面种种情况,他感到很烦闷,因此,总是抓头。但是,却没有下文了。
作者难道没有一种渴望?一种想法?
我认为,应该更直接一些。
改后: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歌悲离别久,
何复盛时音?
释义并评析:
123456与前面相同。
7,(古人吟诗的时候,会配合音律,因此,诗也可以称之为歌。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其实不是唱歌,应该是吟李白写的诗。也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前作赋,就让乐师伴奏,唱出来了。)歌声悲切地表达出,离别已经很久了。
8,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听到盛世时候的那种歌声?(国家恢复到盛世时)
诗歌句子之间转接不自然,是一种通病,尤其是律诗,句数多了,就更难以掌控,读起来会有一种失联的感觉。
所以,应该用“复字复意”,去把前后连贯起来,这样的话,连接就更加紧密。
比如。第四句写的是“因为离别而惊心”,那么,结尾也应该有与“别”字相关联的字词去呼应。
因此,第七句以“歌悲离别”去与上文呼应。
我在《中正诗词》之中,提出来一个概念,叫做【相思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种手法,专门针对律诗失联的情况。
如果时间充裕,后面可以写一本诗词手法方面的书,详细介绍。
发扬中华诗词文化,推广中华诗词文化,是每一个诗人都应该尽到的义务和责任,文化只有传扬,才有意义,只有传扬,才能进步。
如果古诗文化难以传扬,恐怕几百年以后,会只剩下现代诗。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