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心中打定主意,迎上吴王的眼神。
锦衣卫和文官集团势同水火,今天必须硬刚一波。
因为退无可退,身后就是万丈深渊!
“殿下说有证据,不妨拿出来,在大殿之上,让陛下和百官一同评评理!”
朱允熥缓缓摇头,说道:“案情还在侦办,暂时不方便透漏。”
“我等自然入不得吴王殿下法眼,可是,连陛下也不能透露吗?”
“陛下已经授权,无论查到任何人,必严惩不贷,等案情有了结果,本王自会上呈御前,将案情公之于众。”
“敢问殿下,没有证据就抓人,抓的还是当朝官员,真的是办案子吗?”
“锦衣卫乃天子亲军,所做作为,皆为维护朝纲,方学士是在质疑本王,还是在质疑陛下?”
方孝孺站在众目睽睽之下,昂声道:“锦衣卫所作所为,岂是维护朝纲之举?看看这些天来,锦衣卫所谓的清查奸细,都做了些什么?”
“我朝太祖皇帝颁发多项举措,优待读书人,因为治理天下要靠读书人的智慧,难道靠锦衣卫的杀戮?如今锦衣卫随意拘捕官员士绅,他们都是寒窗苦读多年,才有了今日的成果,却因为一个莫名的罪行,或者跟某些嫌犯有血缘之亲,就要被斩首,被流放!”
“读书人是大明的根基,是国之未来。锦衣卫的存在,原是为了保卫皇家和国家的安全,但现今呢?他们肆意捕杀官员士绅,早已偏离了初衷,变成了令人畏惧的一把刀。”
“吴王殿下以为这样可以维持稳定?错,大错特错!这样做是在断送大明的未来!锦衣卫的所作所为,正将大明推向万劫不复之地!”
方孝孺的语气突然转为低沉,充满了沉痛:“我等身为大明的臣子,上报君恩,下安庶民,如果放任锦衣卫肆意妄为,大明江山的未来何在?我们的子孙又将何去何从?”
“今日我方孝孺一人站出来,或许会招来杀身之祸,但这个祸从何来?是因为我说了真话!如果真话都不可以说,这個朝廷还有什么希望?”
方孝孺突然话锋一转,面对朱允炆缓缓跪下。
“老臣今日言辞过激,实为心中不平所致,还望陛下……”
说到这里,竟然哽咽起来。
朱允炆见状,只好安抚道:“方卿莫要激动,有什么话慢慢说。”
“陛下,锦衣卫大肆抓捕文臣士绅,未曾给予读书人应有的尊重,着实让老臣心痛不已。读书人乃大明栋梁,国之未来,再看看那些被掳走,被严刑拷问的官员士绅,岂不是让天下读书人心寒?老臣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只求陛下明察秋毫,体察臣民心声,恕老臣直言冒犯之罪!”
“朝会之上,本该畅所欲言,卿家何罪之有?”
朱允炆说完,又看向朱允熥,问道:“吴王,锦衣卫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竟惹得满朝官员声讨?”
“陛下明鉴,锦衣卫根据线索抓人审问,并无不妥。”
方孝孺再次站出,愤慨道:“锦衣卫大行连坐之风,许多官员士绅只因一丁点的嫌疑或者是与嫌犯沾亲带故,便被强行掳走,随后遭受严刑逼供,屈打成招,他们眼中还有王法吗?”
“如大理寺少卿徐阿炳,此人多年来勤勤恳恳,从未有过作奸犯科之事,锦衣卫没有任何证据就将人拘捕,如此行径,已非保卫朝廷的所为,而是在破坏朝廷法纪,败坏大明名声!若不早日制止,大明江山何以为继?天下文士士绅,何以自处?”
这番话说完,大殿上所有人都暗暗佩服。
怪不得方孝孺被称为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凭这些正义直言,不服不行。
朱允炆再次问道:“吴王,你跟朕说句实话,抓捕大理寺少卿徐阿炳,究竟有没有证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