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在信中爱因斯坦还向米列娃讲述了自己通过读马克斯·普朗克1900年的两篇论文而得出的感想,在论文中普朗克把单一电介质当作带有相同电荷的共振器集聚来处理,受此启发爱因斯坦认为把固体和液体中热的潜动能理解为电共振器是可行的,物体的比热容和吸收光谱必定互相关联,而杜隆-珀蒂定律(物理学中描述结晶态固体由于晶格振动而具有的比热容的经典定律,由法国化学家皮埃尔·路易·杜隆和阿列克西·泰雷兹·珀蒂于1819年提出)也适用于此种不透明的物质。

爱因斯坦在离开苏黎世时将睡衣、牙刷、梳子、发刷等洗漱用品都留了下来,在3月23日写给米列娃的信中让她把所有这些东西都送到妹妹玛雅所在的阿劳女子学校,因为妹妹可能用得上它们。

最终向爱德华·里克求职被拒后,爱因斯坦于1901年3月27日写给米列娃的信中确定了自己猜测的原因:“里克的回绝并不使我感到意外,我坚信责任在韦伯。在这种情况下再给教授们写信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事情一旦有些眉目,他们必定会向韦伯了解情况,而韦伯肯定会给出不利于我的证明书。”1901年4月14日,在给马塞尔·格罗斯曼的信中爱因斯坦更是坚信:“要不是韦伯耍花招跟我作对,我老早就找到工作了。”

爱因斯坦对韦伯的恶感不仅强烈,而且维持了很久——甚至没有因韦伯的去世而消弭。1912年5月24日,距离爱因斯坦的毕业和失业已超过10年,68岁的韦伯在苏黎世去世。这10年来,爱因斯坦的声望在快速上升。韦伯去世前不久,昔日连助教职位都申请不到的爱因斯坦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拟于秋天回母校任职。得知韦伯的死讯后,在6月初给苏黎世大学的好友海因里希·仓格尔的信里,爱因斯坦以一种被荷兰裔美国物理学家亚伯拉罕·派斯称之为“很不寻常”的口吻写下了评语:“韦伯的死对联邦理工学院是一件好事”。6月12日,在给曾担任过自己第一任助教的德国物理学家路德维希·霍普夫的信里,爱因斯坦对即将重返苏黎世表示高兴,并写道:“凶恶的韦伯已在那里死去,因此从个人观点来看也是非常愉快的。”

派斯称爱因斯坦的口吻“很不寻常”是委婉的说法,那口吻完全称得上是刻薄。那样的刻薄相对于公众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几乎是一种颠覆,对韦伯也相当不公。

韦伯并不是著名科学家,哪怕在几十巨册的《科学传记辞典》中也轮不上一个词条。知道韦伯名字的人大都要么是将他混淆为同名的其他科学家,要么是因为他跟爱因斯坦的恩怨,鲜有知道其他的。但尽管不著名,韦伯对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贡献却并不小,尤其是为物理研究所的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

“韦伯的死对联邦理工学院是一件好事”那样的刻薄评语是非常情绪化并且有欠思考的。不过另一方面,友朋间的信件毕竟是私语,情绪与理性的相对比例及深思熟虑的程度本就跟公开言论是很不相同的。拿这种私语来评价韦伯固然不公,以之来反评爱因斯坦也不免会脱离语境。如果让爱因斯坦写一篇公开讣告来评价韦伯,口吻应该会完全不同。事实上,后来即便在书信里,时间很可能也最终冲淡了爱因斯坦对韦伯的恶感,使他在晚年写下了完全不同——有可能更接近理性——的评语。

话又说回来,爱因斯坦在找工作方面对韦伯的猜疑究竟有没有道理?客观的说这种猜疑就韦伯可能起到的作用而言应该是空穴来风(有根据有道理,这个词肯定用才是有根据有道理的意思)。因为韦伯作为爱因斯坦的毕业论文导师,及专业上的主要教授,在爱因斯坦申请助教时,确实处于爱因斯坦所说的“一旦事情有了足够的进展,他们全都会向韦伯打听信息”的位置上。而从韦伯对爱因斯坦的观感来看,韦伯也确实有可能会如爱因斯坦所猜疑的,“提供不好的评语”。只不过,那些评语是否出于恶意——即如爱因斯坦所言的“干点什么勾当”,则大可商榷。因为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的毕业论文分数就算是实事求是也会时“不好的评语”。事实上,爱因斯坦的中小学成绩虽不错,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成绩则确实很一般。在他毕业那年班上共有五名学生毕业,爱因斯坦的平均成绩位居第四,只比没拿到文凭的米列娃高。换句话说,爱因斯坦是那年成功毕业的四名学生中成绩最差的。韦伯哪怕实话实说,恐怕也会影响他的助教申请,却很难说成是“干点什么勾当”。

当然,以爱因斯坦日后的成就来衡量,我们可以“马后炮”式地认为韦伯没有眼光,甚至可以认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考评制度不足以发现天才。但这些终究不能用来怪罪韦伯。不仅如此,具体到让爱因斯坦耿耿于怀的申请里克助教职位失败一事上,韦伯的角色可能更是无辜。因为里克对助教的要求之中有一条是有博士学位,而爱因斯坦当时并无博士学位(他直到1906年初才拿到博士学位)。因此无论韦伯做过什么,或没做什么,爱因斯坦本就没什么希望获得里克的助教职位。

在3月27日给米列娃的信中,爱因斯坦在做出“给教授们写信是没有意义的”论断后,陈述了自己将来的打算,向阿劳和慕尼黑以前的老师们求援,但首先计划现在意大利找找工作,原因一是意大利没有获得职位的障碍之一反犹主义,二是他在意大利有熟人有关系可资利用。

介绍完在意大利求职的有利因素后,爱因斯坦向米列娃陈述了自己此时对比热容问题的思考,做出了金属的光参量是温度的普适函数论断,不过,这不仅与当时的光弥散理论不符,也与金属的光吸收实验结果不一致。在此一思考中,爱因斯坦忽视了或者不了解金属容积与温度的关系为近似线性函数,他思考中假定的单位容积中原子数N为常数是不对的。

在信的最后,爱因斯坦让米列娃把自己的雨伞保存起来,并许下了美好的期望:“要是我能成功的获得一个职位那该多好,我们夏天就可以用它来旅行了。让我们做最好的设想吧。”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