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死于刺杀。
倪先生,其实也死于刺杀。只不过,刺杀目标不是他。
倪先生是借房子给同乡好友陈先生暂居,陈先生搬走后第二天,倪先生在自己房子里被刺的。
刺客杀错人了···
倪夫人其实对陈先生的怨念颇深,但他也死了,陈家对于倪先生的死也倍感愧疚,极力补偿,诚恳得不容拒绝。
这些,都是倪白朴听陈家小辈大致说过,问妈妈却闭口不谈的。
倪家忙的事,其实就是已故倪先生的忌日。
每年的5月初,倪夫人都会陷入不能自抑的低落情绪中,爱人的离世,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与家人的离散,常常会让她泪湿枕巾。
倪白朴自懂事以后,就知道这个时候的妈妈,是最难受的,所以他也会在进5月后,尽量乖一点,尽量不给妈妈添麻烦。
不是整周年的忌日,其实要做的不多,但每一样,倪夫人都是亲手去做。
备纸,折元宝,香烛,备果品,备点心,备菜,哪怕做得不够好,她都坚持要亲手做。
赵小康观察了好久,发现倪夫人准备的各项事宜,都是刘妈教给她的!江北的忌日规矩!
这个时期的国人,哪家不祭祖?
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不一样,每个人都会从小就习惯自己家祖上传下来的仪式、规矩,但倪夫人就像什么都没经历过一样,都是跟刘妈学的!!
倪夫人简直就是穿越者啊!
赵小康从小和祖母生活在农村,知道很多习俗规矩,后来进城,才慢慢简化、忽略甚至取消。
但倪夫人又有不同,照理穿越过来,应该大概知道历史走向啊!倪夫人似乎对这些仅是敏感,但并不熟知。
倪先生的周年祭祀,在赵小康的疑惑中开始。
倪白朴其实一点不懂,倪家老家吴兴的规矩不懂,沪上本地规矩不懂,妈妈和刘妈让干嘛就干嘛。
摆桌,布菜,倒酒,点烛,点香,十二岁的倪白朴已经能和妈妈一起做了。
倪夫人换了一身白色旗袍,站在客堂正中的供桌旁,看着儿子在门口烧纸和元宝。
仪式其实时间不长,纸烧完就可以磕头收场了。但火堆慢慢熄灭,倪夫人没动,香烧完,倪夫人没动,大蜡烛烧掉大半,芦苇烛芯蜷曲,发出噼啪声,才惊动倪夫人。
倪白朴烧完纸就和妈妈站在一起等,非常有耐心地等,他听刘妈说过,妈妈是在想爸爸,磕头之后,爸爸的魂,又会走,要等下次再来。
赵小康有些感叹,倪家夫妇的感情,真的比小说里写的还纯粹。
倪夫人带着儿子走到供桌前,分别磕头。
磕完头,倪夫人走到供桌正位旁,弯腰轻声通呈一声,拉动凳子,相当于请客人离席,又拿起酒杯,端给儿子,让儿子浇到火堆上,转身吹灭蜡烛。
倪白朴浇完酒,刚转身,就听妈妈一声惊呼,忙凑过去看。
蜡烛烧的时间太长,积聚了太多融化的蜡油,倪夫人吹灭蜡烛移动烛台时,蜡油从蜡烛上洒出来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