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大路转了一圈,已是午后,倪白朴掏钱和大眼儿在斯文里附近街巷里吃了碗面。
天气太热,约好明天找地方试枪,倪白朴就回家了。
回家路上,倪白朴想起翻译的事,又绕道跑马场附近书店,找书。
大部头的无线电书是没有的,技术还在快速发展之中,很多元件都没能统一,很多理论还没得到学界认同,同样的,各种书里的说法,也是自说自话。
倪白朴心里有自己的想法,挑选两本和自己脑子里理解相接近的书,付钱回家。
赵小康明白倪白朴的想法,借助翻译的借口,结合自己的理解,编纂一本基础知识的中文书。
在外文书的基础上做到这点不难,难的是,谁会出版?用倪夫人的笔名吗?出版商不傻的。
回到家,暑热正当头。
倪夫人嗔怪儿子挑了日头最厉害的时候回家,不能等日头偏西凉快一点。
倪白朴洗完澡,啃两块西瓜,把刚买的书掏出来,和倪夫人商量,看有没有可能。
倪夫人不知道倪白朴脑子里有后世的书打底,有些不确定,毕竟她只是翻译一些小说散文,等明天找人问问。
这不妨碍倪白朴先开始翻译,好歹也能练习嘛。
天气太热,热得没有胃口吃饭。
刘妈煮了粥,粯子粥,元麦碾碎煮的粥,煮出来的粥发红,凉透了,夏天喝,异常舒爽。
倪白朴从小吃惯了,赵小康在这个时空第一次吃。
赵小康的童年,在江北农村长大,粯子饭、粯子粥,是江北特有的吃法。
刘妈只是口音有点像,但赵小康没有听过刘妈讲老家话,也就无从判断刘妈老家是哪里。
家里点了蚊香,楼上南北窗打开,穿堂风很舒服。
但,开窗了,即使有蚊香,蚊子也时不时来咬一口。
倪白朴恼于关窗闷热和开窗蚊子叮之间,纱窗和电扇,呼地就想起来了。
赵小康现在对倪白朴忽然冒出来的想法一点都不惊讶了。
只是纱窗这东西,最早应该是细钢丝的吧?尼龙没有大量运用前,便宜是别想了。
这会儿连轻薄的尼龙蚊帐都没有呢!
电风扇倒是应该有了,不知道贵不贵。
刘妈在天井里点了蚊烟,艾草之类的东西混在一起,点燃,扑灭明火,让它冒烟缓燃。
驱蚊是驱蚊,人也有点受不了。
整个建业里,到处都是这种东西的气味。
在灯下写了不到一页,倪白朴受不了了,电灯光吸引了更多的蚊子进来,被叮得遭不住。
倪夫人在楼下喊儿子下楼。
天井里地上泼了水,条凳架起了竹榻,家里几个都挨在竹榻上,睡热了,翻个身挪个位,又能凉快一会儿。
“还没到七月(农历),就这么热,今年夏天不好过咯!”刘妈摇着蒲扇说。
“蚊子比热还讨厌。”倪白朴胳膊和腿上背上,被蚊子叮出连排的包,倪夫人把他背心剥了,拿风油精擦。
“确实,蚊帐太闷了。”倪夫人也受不了。
“妈妈,能不能用蚊帐的纱布,把门窗罩起来?”倪白朴问。
“那得花多少钱啊!”刘妈感叹。
“明天你看看陈家怎么弄的?每年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今年怎么这么娇气了?”倪夫人翻白眼。
倪白朴不服气:“以前晚上就躲在蚊帐里玩了,现在我要翻译文章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