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无情帝王家!
自古以来,为了江山,为了自己的龙椅,就没有各位皇帝做不出来的事情。
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刘邦,那更是“花心大萝卜”一枚,一生沾花惹草的事实在太多了。
可是,喜欢与爱不是一回事,这个道理在刘邦表现的尤为突出。
以庶子的身份,夺取嫡长子的继嗣地位,在封建时代,帝王之家,庶子因受宠或贤明,得以嗣位,从而废嫡子,皆称夺嫡。
在古代,“嫡子”是指原配所生的孩子。小老婆或者小三所生的叫“庶子”。
而“庶子”的地位是不如“嫡子”。因为“嫡子”能继承父辈的家业,而“庶子”只能自己出去拼搏。
而在“嫡子”中,明媒正娶的妻子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嫡长子”的地位是最高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父辈的家业由“嫡长子”继承。若“嫡长子”出现了意外,一般指死亡,则有“嫡”中的次子继承。
若“嫡”中无子或“嫡”只有一子。那么,“嫡长子”死亡,而正妻又没有在妾中领养一个儿子,则家业由“庶长子”继承。
刘邦的分封是分阶段的,他最初封的两批人并不多,只封了29个人。
在封了这29个人之后,刘邦马上封了一个他的仇人雍齿,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封雍齿,他跟刘邦是个什么关系呢?
雍齿是刘邦老乡,这是一场关系。
以前雍齿是沛县的豪强,很有势力,与同为豪族的王陵关系很好,一向看不起刘邦,曾多次折辱刘邦。
雍齿是最早跟着刘邦起义的人,而且雍齿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因为他很有能力,刘邦也很喜欢他。
他也是第一个在刘邦信任的老乡中间背叛刘邦的人。
就雍齿与刘邦而言,是个非常复杂的关系,因为雍齿的背叛导致给刘邦带来很多不幸,但是雍齿背叛,也给刘邦带来了一个大幸运,就是刘邦投奔了项梁,因为他要去借兵啊,他打雍齿都打不过。
所以他怎么办呢?
找项梁借兵。
项良给了他5000士兵,十名战将,他把他老家收回来了。
刘邦跟雍齿的关系是这么一个复杂的关系,所以刘邦对雍齿特别恼火。
后来雍齿归顺,在用人之际归顺的,刘邦就没有杀他。
而且雍齿后来屡立战功,因为一个有功的人,你杀了他会寒了很多人的心,所以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这没有杀。
秦二世元年,刘邦起兵反秦,被推选为沛公,秦国泗水郡监平带领秦军围攻刘邦于丰邑。
两天后刘邦出兵交战,打败秦军,命令雍齿驻守丰邑,自己引兵去薛县,泗水郡守壮在薛县被击败,逃跑到戚县,刘邦麾下左司马曹无伤擒获泗水郡守壮,把他杀了。
刘邦回兵驻军亢父县,再到方与县,周巿来攻打方与,没有开战。
周巿是魏国人,被起义军首领陈胜派来攻城略地,周巿派人跟雍齿说:“丰邑这地方的人,以前也是从魏国大梁迁徙过来的,如今魏国已经平复几十座城,雍齿你现在投降魏国,魏国就封你为侯来镇守丰邑,不投降,就把丰邑给屠杀干净!“
雍齿一直不想做刘邦手下,等到魏国招揽他,立刻反叛,为魏国镇守丰邑。
刘邦领兵回来攻打丰邑,没能打下来。
刘邦生病,回到沛县,痛恨雍齿和丰邑子弟背叛了他。
秦二世二年,正月,东阳宁君、秦嘉在留县立景驹为楚王,刘邦前去投奔,途中遇到张良。
于是,一起会见景驹,请求增兵来攻打丰邑,这时秦将章邯正在追击陈胜的军队,秦军别将司马夷领兵向北平定楚地,屠戮了相县,到了砀县。
东阳宁君和沛公领兵向西,与司马夷在萧县的西面交战,不能取胜,就退回来收集兵卒聚集在留县。
秦二世二年,二月,刘邦攻打砀县,三天就攻下来,收编砀县的兵卒,得到六千人。
与原来的三千人合在一起共九千人。
秦二世二年三月,攻打下邑县,攻了下来。
回军第二次攻打丰邑,没攻下来。
秦二世二年,四月,项梁攻打并杀掉了景驹、秦嘉,驻兵在薛县。
刘邦听说项梁在薛县,领一百多名骑兵过去拜见。
项梁补充十个五大夫将、外加五千名士卒给刘邦,刘邦回来领兵攻打丰邑,将丰邑攻下,雍齿逃奔魏国。
封侯善终
前三年,大约在诸侯会师霸上的时候,雍齿以赵国将领的身份重新加入刘邦阵营,后来随同出关平定诸侯,屡立战功。
汉高祖六年三月戊子日,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
封雍齿为什邡侯(史书也通假写作“汁方侯“、“什方侯“、“汁防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位列开国功臣第五十七名,战功显赫,与平定侯齐受功劳相当。
汉惠帝三年,雍齿去世,谥号肃侯。
汉高祖六年,刘邦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
刘邦在洛阳南宫,从楼阁复道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
刘邦说:“这些人在说什么?”
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
刘邦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
张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
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
刘邦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张良说:“陛下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
刘邦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
张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
于是刘邦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邡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用担忧了。”
东园公,姓唐,名秉,字宣明,战国时期襄邑人,他是秦末汉初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居园中,因以东园公为号。
他曾力谏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之事。东园公与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
四人德高望重,汉代立国以后,刘邦一直想要网罗德高望重的四人,却被拒绝。
他们过著清贫而安乐的生活,写《紫芝歌》以明志。
夏石公秦时曾为朝廷的博士,后来回故里隐居,并在鄞西一带行医。
四皓隐士夏黄公,为东周、秦、汉时的著名三朝儒学文人之一。
他因与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三人在秦朝时不满秦始皇的焚书抗儒暴行,遂在秦及汉初同时隐居于陕西的商山,故被世人并称为“商山四皓”。
又因四人都是“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故也称“四皓隐士”。
据《史记》记载:刘邦曾多次相邀他们四人出仕,但都被拒绝。
后刘邦欲改立戚氏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听了很着急,张良就献策请来了四皓以辅助太子,终于使太子的地位得以保住。
汉高祖刘邦十分宠爱戚夫人,去哪都把她带在身边,而年老色衰的发妻吕雉却长期被留在关中。
吕雉的儿子刘盈是太子,性格仁厚,但刘邦认为他太软弱,一点也不像自己,他更喜爱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戚夫人仗着刘邦对自己的宠爱,每天跟刘邦夸赞儿子刘如意如何聪慧过人,想让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吕雉得知刘邦有改立太子的想法后,立刻采用了张良的计策,请来了刘邦多次都请不出的“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
此举让刘邦彻底打消了改立太子的想法,此时他已经看出了吕雉背后的势力。
戚夫人也只能伤心落泪,刘邦说:“为我兹舞,吾为若楚歌。”
于是有了这首《鸿鹄歌》,向戚夫人来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无能为力。
《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意思是,天鹅展翅高飞,一下能飞数千里。它的羽翼已经丰满,可以翱翔四海了。它都翱翔四海了,如今又能拿它怎么样呢?哪怕拥有利箭,也拿它没办法了?
这首诗不但表达了刘邦对改立太子一事的无能为力,也有对戚夫人母子未来的担忧。
但在太子刘盈即位汉惠帝后,朝政大权旁落其母吕后,四人预感报国无望,就又重归深山隐居。
后来夏黄公终老夏禹故里,也就是四明山石钮村。
为了永世纪念他的功德,乡民将夏黄公墓的渡口,历世称为夏墓渡。
大隐为古句章的发祥地之一,因传为大禹的石钮村故里,故有“夏里”之称。
“夏黄公”实际是“夏里黄公”的一种简称,故也有“大里黄公”的称呼。
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
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
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派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吕释之去请开国重臣张良出面。
吕释之对张良说:“您是皇上的亲信谋臣,现在皇上想要更换太子,您岂能高枕而卧?”
张良推辞道:“当初皇上是由于数次处于危急之中,才有幸采用了我的计策。
如今天下安定,情形自然大不相同。更何况现在是皇上出于偏爱想要更换太子,这是人家骨肉之间的事情。
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这种事情,就是有一百个张良出面,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吕释之恳求张良务必出个主意。
张良不得已,只好说:“这种事情,光靠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恐怕难以奏效。
我看不如这样吧!
我知道有四个人,是皇上一直想要罗致而又未能如愿的。
这四个高人年事已高,因为听说皇上一向蔑视士人,因此逃匿山中,不作汉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