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马鸣骏觉得腹中饥饿,浑身乏力,才从中醒来,然并无不良情绪,吃了干粮喝了些水,假寐了一会,又接着读了起来,读书不但了解医理,还从中知道中医药的起源与传承兴衰。
从起源与传承上来讲: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黄河领域,代表人物是神农,事迹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后人把第一本医学著作命名为《神农本草经》。
中医理论奠定于春秋战国,代表人物有扁鹊,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以“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沿用至今,著有《难经》。
中医临床的灵魂成型于东汉,代表人物是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它确立辩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东汉末年,华佗医术全面,创办了“五禽戏”,发明了麻沸散,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中医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改革。
中医理念进步于隋唐,代表人物为孙思邈,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曾于棺材中救孕妇,著有《千金方》,被称为“药王”。此外他是第一个完成阐述“医德”的人,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第一个创建巴豆排毒的,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第一个发明导尿的,第一个提出对妇女和儿童单独设科的。
中医完善于明,代表人物李时珍,历经27个寒暑,参考历代医药书籍925种,著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收集药物1518种,其中植物1195种,记录古代医学家和民间药方11096种,附图1100多种,纠正了以往的一些错误和不足,是中华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学著作。
由于中医的发展一直以实践和经验总结为主,再加之“医道相同”,这就代表着中医与西医相比具有神秘色彩。中医以药为主,主张望闻问切;西医以检查为主,主张活者开刀,死的解剖。在中医传承中,华佗也创立手术之法,却因此毙命;解刨常有却不用于医道,南宋提刑官宋慈著作的《洗冤录》中,为破案多次解刨尸体。
中医起源于原始部落的巫,祝由,稳于春秋战国,发展于隋唐,没落于元,清末受到西医重大冲击,到了近代,西医横行,中医没落。
根据一次中药会谈分析,专家分析国内中医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四:一、中医需要厚积薄发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二、中医医师资格获取严格苛刻,三、中医相比西医,吃苦多,学成慢,见效缓的特点,在现在快节奏中社会中不应景,甚至有人言:西医治病,中医保健;四、传承薄弱,无人学,无处学。
会谈还提出,相比在国内的传承,国外发展却好的多。在历史的发展中周围邻国在中医的基础上发展了日本有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近代更是有不少黑白肤色的外国人对中医的神奇越来越感兴趣。
马鸣骏心中惋惜,端正了学中医的态度,决定作为中医的传人,也因此兴趣更加盎然。马鸣骏怕血,而中医刚好没西医那么血腥,反而应了他的心愿。
马鸣骏因食入医,又从医中获得为人之道,说起来也算造化。他在读药典与历史人物的交谈中感受颇深。此刻马鸣骏感觉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与功德无量之处,更加坚定了学医之道。人皆有得一望万的劣性根,马鸣骏也不例外,才入了中医的门道,就开始捧着书就开始幻想,俨然他成了天地间有名的游医散仙,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既攒功德,又不受约束。
苦难的日子会很难熬,快乐的日子却会过的很快,这是马鸣骏有生以来,读书最久的一次,也是唯一感觉不苦且甜的事。马鸣骏每知道一个药方或者药理,内心都无比快乐和贪婪,恨不得把这些书籍都吃到肚子里下载到心里,最好能找几个人做下小白鼠。
除了药典和药理,就数金针过穴最为神秘与神奇,马鸣骏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大门,几次难奈心中高兴,跳起来,来回踱步,笑的如同孩童,甚至以身试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