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三年的雪比以往来得要晚些。
常言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直到腊月初六才迎来第一场雪。
鹅毛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李家庄的村民全都喜笑颜开。
转眼四个月过去,李成才基本康复,那个木拐杖被他塞进灶膛当柴火烧了。
腿里的钢板半年后才能拆掉,不管怎么说现在总算熬过去了。
炉子上的水壶呼呼冒着热气,外面的雪还没有停,岳秀娥在里屋纳鞋底。
母亲做的黑布鞋穿在脚上就是舒服。
李建国去地里看麦子,幼小的麦苗被大雪盖得严严实实。
李成文把烧开的水灌进暖瓶,坐回炉子旁边继续烤馒头片。
身体已无大碍,因为几个月没上学再加上自己也没上心,即便回到学校来年也没指望。
父母准备明年让他复读,嘴上答应其实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该如何挣钱。
过了年就十八岁了,他再次步入成人的行列,初中同学有不少早已步入社会,有在家干活儿的,有跟着家人跑买卖的,还有外出打工的。
打工?李成文想都没想过,打工只能混个温饱,要想发家还得靠脑子。
在农村种地?眼下就别指望了,大包大干那是生产队根本不现实,眼下家家户户都还指望几亩地吃饭。
那时候以农耕为主,即便有做买卖的也是小打小闹,村西头的马有才在公路边开了家饭店就牛逼得不行。
农村发展空间着实有限,让李成文很难大展宏图,没有资本空有一身本事。
那就先从滚小雪球开始做起。
腊月初六是赶大集的日子,每五天一次,小贩们云集村东头大路上摆摊,有卖服装的、卖布匹的、卖小吃的、卖菜卖刀卖锄头的等等。
李成文决定去集市上逛一逛,不能光有预判了解当下市场行情很有必要。
因为信息比较闭塞,外面很多好东西老百姓不得而知。
中午正是赶集最热闹的时候,他裹上件旧军大衣直奔集市。
过了腊八就是年,大集上热闹非凡,李成文走在人群里四下张望,不是来看热闹而是寻找商机。
他发现卖服装的着实不少,摊位后面支起大架子挂着新衣服。
其中大部分是西装,品种单一但竞争力却不小。
你想啊都卖这些东西,老百姓当然要货比三家,同样的服装只会选最便宜的。
李成文发现很少有卖内衣,尤其是女士内衣,即便有大多是裤头以及小背心。
他灵机一动很快有了想法,农村女性比较保守很少戴胸围,但并不代表讨厌,毕竟戴在胸前很舒服。
如果尺寸比较大还能包裹一下,那时不以大为美反而有种羞怯。
城里人已经开始行动,用不了多久也会在农村快速流行,眼下只要稍稍提前一步就是机会。
少数带动多数,让你们全都戴上就不会有人说是崇洋媚外,伤风败俗。
潮流需要引领,这是历史的必然,蛋糕就摆在那里就看谁先吃到,等吃剩下再去抢黄花菜都凉了。
他盘算开家女装商店,因为主打女性内衣不能在集市上叫卖,没人敢明目张胆地在大街上买胸罩。
这叫保护消费者隐私,保证她们绝无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还有一优势,不论男女服装都在集市上卖,开商店的只卖些日用品以及五金,剩下就是大小饭店。
在当时确实如此,多年以后农村生活条件好转,服装商店才逐渐兴起。
李成文不仅打算卖内女还要加上春秋牛仔裤,反季节销售会给人一种很便宜的错觉。
关键是牛仔裤在农村刚露出萌芽,尤其是高腰牛仔裤城里已经开始流行。
农村美其名曰“兜腚裤”,女孩子在春秋季大部分还在穿脚蹬裤,属于那种紧身型已经很兜腚了。
有第一个“吃锅烙”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李成文直接拍板。
挣钱就先从卖女士内衣开始,不丢人。
想法虽好可惜自己没有启动资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