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之首帝尧
尧,又称唐尧。帝喾之子,伊祁姓,名放勋,初封于陶(今山东省日照市),后徏于唐(济宁市邹城),辅佐其兄挚,号陶唐,谥曰尧,史称唐尧。
传说古帝帝喾的第三个妻子名叫庆都,她是伊耆侯(《史记》作“陈锋氏女”)的女儿。庆都成婚以后仍留住娘家,某年春正月末,庆都与父母坐上小船于三河之上游览,正午时出现了一条飞舞的赤龙。第二天又出现了形体小些的赤龙,晚上,庆都睡不着,闭着双眼还不由得抿嘴发笑。朦胧中,阴风四合,赤龙扑上她身,醒来时身上还留下腥臭的涎水沫子,身旁留下一张沾满涎水沫的画儿,上面画着一个红色的人像,脸形上锐下丰满,八采眉,长头发,画上写着:亦受天佑。之后,她就怀孕了。过了十四个月,她生下一个儿子,竟生得和图上画的人一模一样。
庆都带着儿子住在娘家,直把儿子抚养到十岁,才让他回到父亲的身边,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帝尧。所以帝尧小时先随外祖父家的姓为伊祁(耆)氏,后又称陶唐氏。
尧十三岁受封于“陶”,其实就是现在的日照北部,西湖与两城一代,当时这一带的制陶工艺已经登峰造极,所以封地就以“陶”为名。证据就是此地的“两城遗址”与“尧王城遗址”都出土了已臻化境的“蛋壳黑陶”。九黎族能够掌握青铜冶炼技术就是得益于学习掌握了邻居高超的窑火技艺。
十五岁,尧改封于唐国。唐国就在现在济宁市邹城的东南角,那里现在还有唐王河、唐王湖、唐王山、护驾山等历史印记,再向南就是峄山风景区。
二十岁,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邹城)。平阳还是指唐国都城,就是说尧王执政后直接定都唐,邹城与黄帝都大庄相距仅15里,是以黄帝都为都城还是另建都城已不可考。
尧当政后依然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编织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的意见,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就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为了方便民众找到朝廷,他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果来人愿意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尧经常说:“如果有一个人挨饿,就是我饿了他;如果有一个人受冻,就是我冻了他;如果有一个人获罪,就是我害了他。
唐尧当政初期,天文历法还很不完善,百姓们因为不知道四时变化而经常耽误农时。为了掌握气候的变化规律,他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井参考昴星的位置来校正。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不论史书上记载的帝王怎么体恤民众,厚德博爱,只要是有功绩的帝王没有一位不是武力扩张的。帝尧同样如此,他率领自己的部族以及臣服于自己的部族,比如炎帝族、共工族、后羿族,大肆侵略周边原始部落,杀戮他们的首领、族人,夺取他们的土地,把普通的平民变成他们的奴隶。史书所记的帝尧的射官后羿除去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六害,就是后羿在帝尧的指挥下灭掉了六个原始族群,而后羿因为打仗有功而被封为诸侯,封其地于有穷(今山东蒙山周围,大概蒙阴县位置),号有穷氏,并赐姓为妘。这一历史事件是有考古支持的,在邹城西的“小野店遗址”就是古凿齿族人聚居区,但其消失于4300到4500年前。
吕不韦《吕氏春秋·召类篇》也记载:“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说明帝尧曾经组织了更大量的兵力来征伐荆州的“三苗族”,可是因为荆州过于广大,山川众多、水面广布,难于一举将其歼灭。
平息各地诸侯和各部落方国以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时常发生的洪水灾害却令当时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帝尧向四岳发出询问:“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於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四岳推荐鲧,帝尧说鲧这个人是不行的,用他一定会辜负我们的任命,祸害我们的族人的,四岳坚持说用用看吗,结果鲧治水九年就是没有效果,被帝尧说准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