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儿愣了一下,这话和她往日在村子里听老人说的完全不同,她想反驳,但又觉得很有道理。
李鱼儿又指指周围,说道:“姐,你看,这些人看咱们得眼光是不是自然了许多。”
刚才李鱼儿强烈要求他们穿着新衣服逛街,李梅儿还有些舍不得。
此时,李梅儿才发现,周围人看他们的眼神,再没有之前那么多异样的目光了。
有不少少年还朝她投来欣赏的目光,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别过脸。
李鱼儿说:“倒不是世人有多狗眼看人低,而是人们对于和自己不一样的事物,总会多出几分排斥。”
愣神间,李鱼儿和李二郎已经进了一家馄饨铺子。
“老板!来三碗肉馅馄饨,再上一碟猪五花,一碟花生米,泡一壶茶。”
伙计一甩肩膀上的抹布,笑着说:“好来!几位客官您稍等,马上就好。”
最先上的是茶和花生米。
李鱼儿给哥哥姐姐一人倒了一杯,茶一般,是最常见的粗茶,口感有些苦涩。
“这就是茶啊,一点不好喝。”第一次喝茶,李梅儿有些嫌弃,嫌弃茶苦不好喝,也嫌弃茶贵。
就这么一壶苦咧咧的水就要十个铜板,怎么不去抢?
李二郎却喝的甚好,砸吧砸吧嘴,回味道:“嗯,香。”
说着,又抓了一把花生米在手里,吃的嘎嘣脆儿。
与此同时,李大郎推着手推车,跟在蔡老太太身后,他无意间瞟了一眼馄饨店,惊讶道:“你们看,那几个孩子,像不像二郎他们?”
李老汉已经快五十了,眼睛有些花,看东西最主要的是看颜色,乍一看,几人穿的很鲜艳,他就觉得不是他们家的孩子。
“不是,是镇子上富裕人家的哥儿姐儿呢。”李老汉当即否认道。
蔡老太太眼神也有些花,看了几眼,就认同的说:“不是,有些相似而已。等咱家的新衣服做起来,给几个孩子换上,咱们比他们还好看。”
李大郎收回视线,推着车,快速通过,嘟囔了一句:“可真像啊。”
“嘟囔什么呢,快走吧,待会新鲜的菜都给抢光了,大冬天的,不囤点白松,人容易上火。”蔡老太太催促着。
几人匆匆就往菜市赶。
李鱼儿他们自然不知道刚才的事,正大快朵颐着馄饨。
这是家老字号馄饨店了,用料实诚,祖传的手艺,味道很是不错。
李鱼儿对鑫浦镇不熟悉,但她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哪家店人多,进哪家店就对了。
她上大学的时候,就吃过这个亏。她和室友逛街,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累的不行,站在商场两家饭店门前犹豫不决,不知道选哪一家好。
因为实在不想排队等餐,就进了一家没什么人的。
结果,就踩雷了,食材不新鲜,味道还极差,浪费了两百块钱吃了一肚子火气,后悔的要死。
打那以后,她选陌生的饭店,只挑人多的进,基本错不了。
但也不好说,后来的商家都学精了,花钱雇人当食托儿,但李鱼儿觉得这个朝代应该还没卷到那种程度。
“好吃!”李二郎喝掉最后一口汤,摸着滚圆的肚子,毫无形象的倚在凳子上打饱嗝。
李梅儿也吃了很多,她有些尴尬的摸摸肚子,说:“一不小心就吃了这么多。”
离开馄饨铺子,李梅儿见兄妹俩还要逛,吓了一跳,赶紧转移话题:“咱们可是接了钱掌柜的订单,得赶紧回家做油灯了。
咱这事可是背着家人做的,见不得光,白天不能干,只能晚上偷偷干,早点回去早点干,别误了交货时间。”
李鱼儿摇头,说:“光靠晚上不行,白天黑夜不睡觉,咱们熬不住,伤眼睛,还费油,咱们得白天干。”
“那哪成?白天家里人不就都知道了?”李二郎不同意,他才感受到自己赚银子的快乐,他说什么也不愿意上交,一点不自由。
“你急啥?我又没说上交,咱们可以去前滩的山洞里做啊。”李鱼儿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两人眼睛一亮,前滩靠西的地方有个山洞,很浅,阳光能照进去,又是坐北朝南的背风地,正好适合做活。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李二郎懊恼的说。
想到以后做工的地方解决了,李二郎又高兴起来。
李鱼儿拉起李梅儿的手,说,“走,咱们去首饰铺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