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司马定国,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之弟,年三岁薨。咸宁初年追封为辽东王,谥曰悼惠,以齐王司马攸的长子司马蕤为嗣。司马蕤死后,司马蕤之子司马遵嗣位。

《晋书·列传第八》 :辽东悼惠王定国,年三岁薨。咸宁初追加封谥,齐王攸以长子蕤为嗣。蕤薨,子遵嗣。

司马攸(246年1

~283年),字大猷,小字桃符2

。祖籍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司马炎同母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西晋宗室、名臣、书法家,官至大司马,封齐王。

司马攸聪明睿智,乐善好施。年幼时因伯父司马师无子,便过继于伯父,长大后才能与威望都超越兄长司马炎,深受祖父司马懿的器重。嘉平二年(251年),太尉王凌图谋叛变被告发,司马攸随同司马懿出征,因功获封长乐亭侯。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薨逝,司马攸袭封舞阳侯,治军有威严与恩惠。咸熙二年(265年),西晋王朝建立,司马攸受封齐王。咸宁元年(275年),司马攸与何曾、贾充、陈骞、荀勖、羊祜及已故的郑冲、荀顗、石苞、裴秀、王沈、司马孚等都刻名列于朝庙受祭祀。

4-6

太康四年(283年),司马攸为荀勖等人排挤,重病呕血而亡,司马炎赐谥曰献,葬礼规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故事。

人物生平

幼年聪慧

司马攸年幼时就十分聪明,成年后性格温和,亲近贤才亦乐于施予他人;而且爱读经籍,能写文章,尤其擅长写作书信,因而成了当时的模范,才能和威望都超越哥哥司马炎,祖父司马懿很器重他。因伯父司马师无子,司马攸就过继给司马师入作继嗣。

嘉平二年(251年),太尉王凌图谋叛变被告发,司马懿领兵讨伐,司马攸也随同出征,战后获封长乐亭侯。5

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病逝,当时司马攸年仅十岁,在葬礼上非常悲伤,感动左右的人,受到称赞。之后袭封舞阳侯。司马师逝世后,司马攸在另外的宅第侍奉羊徽瑜,以孝顺闻名。6

辅佐朝政

后来司马攸又历任散骑常侍、步兵校尉,治军有威严与恩惠。7

咸熙元年(264年),建立五等爵制度,司马攸被改封为安昌县侯,迁任为卫将军。8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逝世,司马攸在居丧期间过度悲伤,超过了礼节的规定。数天水米未进,左右进食都不接受。王元姬亲自前往劝慰,又常常强逼司马攸吃喝。再加上他的司马嵇喜进谏,无奈之下只得重新进食。

同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司马攸受封为齐王。他在当时总统军事,安抚国内外,很得人心。当时司马炎下令分封的诸王可以自选封国官员,司马攸虽三度上书反对都不获接纳,但司马攸日后封国内官员遗缺时都仍坚持要由朝廷任命,不自作安排。另外当时宗室的一切衣食开销都是有皇室负责,但司马攸则表称靠封国的租赋已足以生活,多次表示不需要皇室的财政支援,但又不获接纳;而司马攸虽然一直留在洛阳,并没到封国,但封国的士卒官员都会以所收租赋来给予他们酬金,每有疾病和死葬司马攸也会赐钱抚恤;而当有天灾令农产失收时,司马攸都会对封国内百姓加以振济和赊贷,也会减轻租赋,让他们在丰收之年补交所欠的,这都令封国人民对他十分信赖。

后迁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虽任高位但仍然很谦虚和以诚信待人事。因司马攸得人心,当时骠骑将军按例应罢营兵,但手下数千人都不肯离去,司马炎最终都准许他们继续在司马攸麾下。每次朝会时,司马攸都悉心陈说,认真进谏。又转任为镇军大将军,加任侍中,代理太子少傅,数年后改任太子太傅。12-14

咸宁元年(275年),司马攸与何曾、贾充、陈骞、荀勖、羊祜及已故的郑冲、荀顗、石苞、裴秀、王沈、司马孚等都刻名列于朝庙受祭祀。15

咸宁二年(276年),司马攸接替贾充担任司空,仍然兼领侍中、太子太傅之职。16

在刘渊年轻时,司马攸便对他的行为举止感到警觉,因而对司马炎说:“陛下如果不除掉刘渊,臣恐怕并州不能够长久安宁了。”王浑说:“大晋正要以信义来安抚异族,为什么要为了无形的怀疑,就要杀了人家入侍皇帝的儿子呢?为什么恩惠的气度就不能宽宠大量呢?”司马炎赞同王浑的意见。17

归齐震朝

司马昭在病重时曾忧虑司马攸之后的命运,于是在临终前以西汉淮南厉王刘长和曹魏陈思王曹植与他们身为皇帝兄长的事劝司马炎和司马攸二人要和平共处;文明皇后王元姬曾经患病,病好后,司马炎与司马攸都举酒祝寿,司马攸想到王元姬之前的病情非常危急,因而感叹流泪,司马炎都感到惭愧。司马攸在司马炎生病时曾在旁侍候,常常都是哀戚憔悴的样子,众臣都因而称赞他。等到王元姬临终时,也流泪着对司马炎说:“桃符的性情急躁,而你这作哥哥的又不慈爱。我的病如果好不了,我很担心你容不下他,我因此嘱咐你,你不要忘记我的话。”但当司马炎灭吴后身体健康恶化,而太子及各皇子都软弱,朝中人人都希望由司马攸继位。但当时司马攸极为厌恶司马炎宠臣荀勖和冯紞等人阿谀奉承的行为,二人亦恐怕一旦司马攸真的继位,自己都会被贬谪,于是借故以正太子名位为由要将齐王调回封国。太康三年(282年),司马炎下诏任命司马攸为大司马、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并回到齐国。司马攸知道后很不高兴,又知道要他回封国是荀勖等人的主意。因而愤恨发病,司马攸于是要求留守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的陵墓,但不被允许。

在此之前,司马炎让司马攸回归封地齐国的决定遭受了群臣的极大阻力,有的劝谏者为此遭受了贬谪之苦、牢狱之灾,更有气愤致死者,这些人中包括张华、曹志、向雄、司马骏、王浑、羊琇、成粲、刘暾、郑默、甄德、王济等重要朝臣。

愤怨病卒

司马炎又派御医为司马攸看症,御医们都称司马攸没病,以致不久司马攸病情恶化之下仍然被催促尽快起程。司马攸唯有抱病辞行,虽然病重仍然整饰衣冠容貌,举止如常,更令司马炎以为他并没患病。

太康四年三月癸丑日(283年4月27日34

),司马攸呕血而亡。21

司马炎知道司马攸的死讯后,哭得十分伤心,但冯紞则说:“齐王名过其实,却得到天下人民归心,今天他病死是社稷之福,陛下不必这样伤心!”司马炎于是停止哭泣。司马炎前往治丧时,司马攸之子司马冏诉说是御医们诬称司马攸没病,司马炎于是诛杀御医,追赐司马攸谥号为“献”,其葬礼规格与安平献王司马孚同等,“庙设轩悬之乐,配飨太庙”。

人物评价

总评

司马攸性格温和,又以礼拘束自己,因此很少有过错。向人借书看,一定要亲自校刊其中错漏,然后再还回去。再加上性情淳厚过人,有触及到他避讳的,也只是流泪哭泣而已。即使是晋武帝司马炎也对他感到敬畏的,每次与其同处一室,一定要先想好然后再说话。23

历代评价

张华:“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24

王浑:“攸至亲盛德,侔于周公。”25

向雄:“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26

司马炎:“侍中、司空、齐王攸,明德清畅,忠允笃诚。”27

冯紞:“齐王名过其实,而天下归之。”27

王僧虔:“晋齐王攸书,京洛以为楷法。”

房玄龄:①“齐王以两献之亲,弘二南之化,道光雅俗,望重台衡,百辟具瞻,万方属意。既而地疑致逼,文雅见疵,紞勖陈蔓草之邪谋,武皇深翼子之滞爱。遂乃褫龙章于衮职,徙侯服于下藩,未及戒涂,终于愤恚,惜哉!若使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奉缀衣之命,膺负图之托,光辅嗣君,允厘邦政,求诸冥兆,或废兴之有期,徵之人事,庶胜残之可及,何八王之敢力争,五胡之能竞逐哉!《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攸实有之;“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其荀冯之谓也。”“②文宣孙子,或贤或鄙。扶风遗爱,琅邪克己。澹谄凶魁,肜参衅始。干虽静退,性乖恒理。彼美齐献,卓尔不群。自家刑国,纬武经文。木摧于秀,兰烧以薰。”27

窦臮:“伟哉齐王,手迹目晴。翰墨之外,任贤是优。重则突兀嵩、华,轻则参差斗牛。”

司马光:“攸性孝友,多材艺,清和平允,名闻过于炎。”28

陈普:“咫尺含章路不通,桃符浑不记临终。青州政似恒三代,何用依依紞勖。”

王夫之:“西晋之亡,亡于齐王攸之见疑而废以死也。攸而存,杨氏不得以擅国,贾氏不得以逞奸,八王不得以生乱。故举朝争之,争晋存亡之介也。……攸之不安于国,武帝初无猜忌之心,荀勖、冯紞闲之耳。……攸之贤,固足以托国,然岂果有周公之德哉?……苟有图存晋室者,小不惜官爵,大不惜躯命,扬于王廷,揭勖、紞之奸,迸之裔夷,则不待交章讼攸,而攸固以安,抑不待措攸于磐石之安,而晋固以存。今乃举尊卑疏戚之口合讼攸,而强帝持天下以任攸。荀勖固曰:“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堕其术中而犹竞以争,尚口乃穷,攸之困,晋社之危,诸臣致之矣。”29

蔡东藩《两晋演义》:①“齐王攸忧死而晋无贤王。”30

②“若夫梁王肜之挟怨陷人,自坏长城,误处之罪尚小,误晋之罪实大,晋室诸王,除琅琊扶风及齐王攸外,类多失德,此所以相与沦胥也。”

个人作品

司马攸书法作品存《望近帖》(收录于《淳化阁帖》)。

《全晋文》收录有其作品:《下齐国相令》、《下教诸吏慎刑》、《藩王自选长史议》、《王昌前母服议》、《节省议》、《与山涛书》、《书》、《太子箴》。32

轶事典故

东晋时人曾评论晋武帝司马炎令司马攸归国与立惠帝司马衷为太子这两件事,哪一件事失误最大。多数人都认为立惠帝一事失误最大。桓温说:“不是这样的,让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让弟弟治理国家,有什么不行的!”

司马兆,字千秋,河内温县人,晋文帝司马昭第三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同母弟,母王元姬。晋武帝受禅即位,追封其为城阳王、谥号哀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