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民末清初风云激荡的岁月中,在商言政、在政言商的盛宣怀一人便经历了72年。他宦海沉浮的一生,不仅是盛氏家族兴衰荣辱的映照,更是清廷前四分之一岁月最好的见证人。
第一节匡时济世以自期,朱颜辞镜花辞树
盛宣怀,字杏荪,江苏常州人。盛宣怀少时勤勉好学,与其弟入学堂读书,寒来暑往,清晨未开的校门见证了二人日复一日的刻苦。在那个民族忧患空前严峻的年代,盛宣怀的同学们课间常常高声谈论国际局势,每于此时,盛宣怀总是在一旁写自己的习题,没有展现出一丝对天下大事的兴趣。
但据盛宣怀的弟弟透露,盛宣怀心怀国事,慎思明辨,以天下为己任。他们二人独自相处时,盛宣怀总是悄悄讲述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时而激动,时而落寞,时而慨然,却总是以匡时济世自期。他还经常在私下勉励身边的人刻苦学习,并称“生平事功基于此矣”。但或许是谨慎的天性使然,盛宣怀从未在众人面前谈论过自己心中的理想,更没有透露过自己的鸿鹄之志。正是这种内敛的性格,使得他在日后面对朝堂之上的皇家威严时,也能从容不迫地对答如流。
在学堂毕业后,盛宣怀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轮船。那时,年仅12岁的他尚不知道什么是国家重任、什么是时代使命,他唯一知道的,便是要离开他12年来从未离开过的家乡与自己的初恋女友——董舜畹小姐。董舜畹小姐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温文尔雅,端庄大方,比盛宣怀大了三个年级。尽管当时青涩的二人并不愿意将关系公开,但少年的心事还是躲不过家长的眼睛。与盛宣怀开明的父母不同,董小姐的父亲是一位颇为古板的学者。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并不赞同二人的关系。在盛宣怀出国留学后,董舜畹便经常被父亲安排与不同的人相亲。
得知这一消息后的盛宣怀误以为是女友背叛了自己,盛怒之下,他在信中这样写到:“吾与汝别不过三月,疑当刮目相看噫!吾居他乡,所见无中华之气,皆为异域之风,其中孤苦,只恨纸短而不能言尽。每每欲行偏激之事时,想起你我海誓山盟,心中惭愧无比。奈何有此事乎!卿何骗我!祝卿佳人得觅,吾独病死于此罢!”
看到此信后的董舜畹委屈无比,急火攻心之下,竟直接卧病在床。据侍女回忆,“初得信时,小姐喜色毕露。然展信后,错愕之情未绝于颜。其后三日,茶饭不思,卧于床,终日叹曰‘杏荪何不信我!’”
此次误会后,董小姐是否回信已经不得而知,但二人的缘分却是从此断绝。三年后,留学归来的盛宣怀平步青云,在宣统帝的赏识下一步步位极人臣;三年后,董舜畹认命般的接受了一位相亲对象,从此过上了相夫教子的平静生活。30年后,“商人宰相”盛宣怀衣锦还乡,在看望儿时的学堂时不经意地问起了董舜畹的现状。当县令提出将如今的董夫人带来时,盛宣怀摆了摆手拒绝了。但在当年二人朝夕相处的教室中,盛宣怀仍是默立良久,最终提笔一挥而就。
有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