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昺抬头看时,说话的正是陆秀夫。
而陆秀夫口中的“叛徒”,是他的前任丞相——陈宜中。
根据《宋史》记载,南宋末年,有三大名相:陈宜中、文天祥、陆秀夫。
在三人中,官职最高、资历最老的,当属左丞相陈宜中。
一年前,南宋接连战败,眼看局势危急,陈宜中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由他代表南宋政府,到占城借兵,反攻元军,拯救危局。
占城,位于越南的中南部地区,是当时南宋的藩属国。
可就在陈宜中去往占城以后,却一直杳无音信。
这时在南宋政府内部,大部分人认为陈宜中以借兵为名,行逃跑之实。
这才有了陆秀夫此时指责陈宜中是“叛徒”。
可赵昺之所以选择来占城,有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从后勤上来说,对10万人来说,吃饭是现在最大的问题。而“占城稻”自北宋年间就传入我国,远近闻名,贾思勰也最擅长播种。去占城,起码不会太担心无法耕种;
第二、名义上讲,占城是大宋的藩属国,占城王接受了大宋的册封,带十万人去占城,属于领导下乡考察、名正言顺;
第三、陈宜中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争议很大,关于他是逃跑还是借兵,史学界争论了近千年,莫衷一是。赵昺前世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
既然穿越了,这一次,他要亲自揭开这个千年谜团。
他对陆秀夫说道:“陆丞相,前日我收到一封书信,你可为大家读出来。”
随即,他拿出一个信封。
陆秀夫满心狐疑地结果信封,只见上面有“大宋皇帝亲启”字样。
陆秀夫清了清嗓子,读了起来。
“臣宜中言:……”读到这里,他呆住了,莫非这陈宜中借到兵了?
赵昺使了个手势,陆秀夫继续读了起来。
“遥寄此书于圣驾之前。
自别龙颜,日夕思念,心系社稷,忧心如焚。
臣闻国家多难,山河破碎,百姓流离,此情此景,痛心疾首。
宜中虽远在占城,然心系故国,未敢忘怀。
今臣有幸,与占城国王盟誓,借得精兵数万,皆是骁勇善战之士,愿为陛下效力,共抗元贼!
贼之诡诈,天下志士所共知也,然国难当头,岂容推脱?
故臣日夜筹划,力求一举成功,以雪国耻,重振大宋社稷。
愿陛下在中土稳定人心、安抚百姓,忍耐时日,以待臣不日归来。
臣亦知兵少力孤,此行成败,尚在未卜。
然道路险阻,当披荆斩棘。
宜中愿以此身,为国家尽忠,效法古之圣人,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望陛下保重龙体,臣虽远在天涯,心与陛下同在。
臣宜中顿首。”
在场众人,听到此信后,无不振奋鼓舞,眼中也泛起了光。
“张将军,你以为如何?”赵昺顺水推舟,望向张世杰。
张世杰答道:“既陈丞相在占城有兵,现在去投他,倒是未尝不可。”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到了陆秀夫身上。
“臣固以为,不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