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冲击爆发的地点是南极,为了击杀亚当造成的爆炸几乎熔毁了整个南极大陆,地轴也为之偏转,而冲击波的毁伤区域几乎蔓延到了南纬四十度,紧接而来的大海啸更是横扫了全部没有遮挡的沿海地带。
根据事后的统计,直接死在冲击当中的人口便超过了7亿,南美、大洋洲、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甚至北美东海岸都成了重灾区。
于人类而言,十五年是如何也无法忽略的一个长度,但在地球本身,这只是它漫长寿命当中的沧海一粟,时至今日,气候系统、海洋环流尚未重新稳固,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恶果仍在不断加码,第二次冲击带来的地质灾害也远未平息。
世界各地都会总结自己的农业生产经验,但在新的千年,连纬度都发生了剧变的这个时代,曾经的经验都变得不那么可靠了,战乱反倒是其次,后续惨痛的人口损失,大半要归咎于农业生产上全球规模的大崩溃。
经过这次惨痛的“洗牌”,曾经富饶的南美,别说恢复元气了,天灾人祸中诞生的不少无人区至今都尚未恢复。
这世界上当然不会缺少冒险家试图重新开拓这些险地,但几乎毁坏殆尽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全不能对抗愈发严酷的气候灾害。
让南美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恢复旧貌,已经成了需要大规模、长期投资才能看到点曙光的项目,在仍满目疮痍的这个世界,各方力量都暂时没有这个余裕。
受此影响,南美洲受灾地区残存的人口,多半集中在了沿海附近适合进行大规模矿业生产的地区。
作为集中了世界过半工业产能的国家,东大成了这些矿业产出最大的买家。09年,通过同当地残存政权的协商,东大在秘鲁首都附近收购了一处海湾,开始了这处可以连接南美内陆水系的深水港的建设,经过数年的努力,这处深水港在12年正式开港。
三年来,作为新兴的贸易枢纽,这处深水港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让秘鲁焕发了新生,以海港为起点的运输网络逐步延伸,为南美的稳定与重建注入了力量。
本已在海平面上升等骤变的气象条件下变得破败,在新港口的带动下,秘鲁的首都开始迅速复苏,人口也开始高速膨胀起来,这也给第二次冲击后建立起来的秘鲁政府带来了新的困扰,特别是在天灾来临的时候。
半个月前,气象卫星日常记录存档的影像被MAGI判断为雨灾的前奏,估测雨量再次超过了历史峰值,不过这对于曾经的无雨城而言已经是常态。
设施较为完备的海港、首都附近姑且尚算安全,可把目光投向内陆,那些还在重建的水利工程远无法承担这个规模的重负,可以预期的未来一段时间内,洪灾已经成了必然。
当地政府的动作慢了半拍,甚至是驻港的联合国军先一步向政府警示了灾害的来临,不过幸好能在这个时期呆在关键位置上的也不是蠢人,了解了事态的严重程度后,他也立即向驻军提交了协助救灾的申请。
应急预案启动,基地临近海港的联合国驻军迅速行动起来,开着越野车驾着冲锋舟,朝内陆挺进,开始协助当地政府疏散、安置灾区居民。
经过数天的筹备,港口和首都附近的电力设施完成了检修并安排了临时的加固,在这个设施比较齐全、被判断可以顺利度过水灾的区域,联合国军组织为居民筹备了一次大型团购,以合理的价格为众人提供了合适分量的储备粮和燃料。
深入内陆,在各个交通的毛细血管亦是居住了不少被港口的发展吸引而来的人口,他们居住的临时住宅达不到防灾要求,便被集中安置到了附近的避难所。
就如同MAGI所判断的那样,当天上午十点左右,暴风裹挟雨云袭来,云层迅速遮蔽了太阳,让这天与海之间完全被黑夜笼罩,只剩下时不时划破夜空的雷霆在闪烁,大雨如注,迅速填满了每一处可以被填满的缝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