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德上空盘旋多日的阴云,是上天对布鲁星最后一个盾卫者——乔·伊万诺夫·哈耶格的默哀。
自战胜历434年8月7日起,全布鲁星包含职业公会,雇佣兵联邦等一切军事组织在内,再无登记在册的盾卫者。
一个生命的消逝,可能只需要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一次如约而至的自然轮回,一个齿轮交错的阴谋。
可一个兵种的消亡,一个特殊兵种的消亡,一个布鲁星特殊兵种的消亡,必然要先经历漫长的衰弱期,然后成为一份人为把控的必然。
毕竟,在某段漫长的时间里,布鲁星一共就只有两类特殊兵种——盾卫者与施法者。
盾卫者的衰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是一个多年以前无需思考,但从今往后会有很多人思考的问题。
是刻苦的训练与收获的薪水不成正比吗?
当施法者在窗明几净的学堂中捧着书本惬意昂然时,盾卫者无论三伏三九,都在用自虐式的锻炼强健体魄。
可是,布鲁星上一般市民的平均薪资是每月三千七百星币,盾卫者是每月九千四百星币,然而施法者却有五万之多。
差距确实有点大,但施法者需要与生俱来的天赋,而盾卫者只对体质有一定程度的要求,物以稀为贵,可以理解,而且九千多的薪资在布鲁星绝对算高收入人群了。
那么,是日益狭窄的相亲市场吗?
经年累月的训练带来的是黝黑的皮肤跟五大三粗的体格,不论男女都一样,或许一部分人群的审美喜好就是这种肌肉虬结的大块头,但布鲁星大部分人类还是更偏好匀称体型。
所以最受欢迎的相亲对象永远是那帮白白净净的法师,然后是身兼要职的浮空城官员,第三档则是一般市民里的高薪人群,再然后,才是盾卫者。
相亲问题是小问题吗?事关传宗接代,没有小事,但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那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进程而渐渐改变的供需关系吗?
盾卫者,顾名思义,持盾守卫之人,他们几乎没有攻击的手段,在战争中唯一的责任就是立于施法者之前,挡下所有伤害。
而提到这一点,就不得不从这个畸形职业的诞生追根溯源到布鲁星的生态环境了。
布鲁星中所有的陆地板块都是悬于云层的浮空岛,人类的居住地也就建立于这些岛屿上,而在它们的下方,则是完完全全的海洋。
除了较为特殊的斯皮尔德浮空岛以外,所有的浮空岛始终在以缓慢的速度移动,有些时候多座岛屿会暂时相遇,但更常见的情况则是,几百年遇不到一次。
而更为诡异的地方在于,岛屿平日的移动速度可能只有两米每秒,可一旦两座以上的浮空岛相互靠近,岛屿就会在短时间内加速,直到几方之间的距离足够远,才会逐渐变回原本的慢速。
在通信魔法普及起来之前,不同的岛民之间连沟通的手段都匮乏,只能在岛屿相聚的短时间内让施法者于天空书写巨大的文字来互相交流,不过这也同样大幅减少了了岛与岛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
战争依然存在,不过大头并不是岛屿的内斗。相比于从古至今积攒起来的血海深仇,那点政权纷争的戏码显得微不足道。
《苍穹之上的天选神民与潜藏深海的低劣种族》,这句话贯穿了布鲁星几万甚至几十万年的人类历史,包括目前尚未窥得全貌的上个纪元的文明。
布鲁星的无尽海域中,是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它们被人类称为——娜迦。
在浮空岛上为数不多的有关于布鲁星上一个陆地文明的记录中明确提到了这种生物。
娜迦,蛇首人身,肤色为深蓝,根据生下来时拥有的手臂数量决定社会地位,多为二到四条,最多为六条。
手臂双腿带鳍,天生善水,生性残忍,多疑,冷血,但强大。它们统御着海洋之中的所有生命,族群中的少部分娜迦被称为祭司,拥有与施法者类似的能力。
据史料记载,曾经的布鲁星也有过陆地文明,但很久之前便因为在与娜迦的战争中落败而消逝。
少部分幸存的人类族群依靠浮空魔法携带着陆地一同飞向高空,而大部分人,则与所处的大陆一起,被娜迦祭司掀起的席卷全球的巨大海啸埋葬于深海。
那时的人类,确实有着多种多样的职业划分,有擅长近战的剑士,精于偷袭的刺客,射术优异的弓箭手等等,那时候的盾卫者有另一个名字——盾战士。
也不能算是别名,严谨的说,盾战士是盾卫者的前身,它的职责是充当冒险者队伍的前排,吸引敌人注意,保护队友安全,虽然主要职责是保护队友,但也有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
可当人类都转移到离海洋两三千米远的浮空岛时,所有近战职业都失去了他们的作用。
没有飞行能力的娜迦无法到天上进行登陆战,人类也不可能傻到跳入海中对敌。
而再优秀的弓箭手,先不说瞄准的问题,一根箭矢穿越几千米远的距离来到海面也失去了准头,而如果使用附魔弓箭......那就归属于施法者的范畴了。
于是原本精彩纷呈的战斗,在地理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变成了最有效率的方式——魔法对轰。
施法者VS娜迦祭司,这就是自浮空纪元开始后,战争的模样。
发动感知魔法,寻找敌对目标,释放法术,几万年来都是走这套固定流程。
盾卫者真正的诞生,也是从此刻开始。因为人类不愿下海,娜迦无法飞天,双方都不再需要近身作战,所以盾战士彻底放弃了攻击能力,武器标配也从单手盾和单手剑变为了双持巨盾。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