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么?太平军在王家打了一夜的枪,连只鸡身上的弹丸都数不清!”
“何止啊!听说还拉来了大炮,轰了一整夜!”
“我也听说了,我二舅就是他们村子的,不是一门炮,是一百门,把那块地都给轰平了”
.........
自洪宣娇砍了王作新的脑袋,已过了五日,现如今以紫荆山为中心,北至古蓬,庙旺一带,东起相思江,横跨大湟江,南以桂平县城外三十里外界限,西抵武宣,皆由太平军管制。
有王作新当榜样,这境内乡绅哪个还敢和太平军作对?
陈和去了桂平借粮,故而只能由杨秀清带着育德司,对急速扩张的地盘,进行人员整编,土地界定等划分工作了。
境内这么多人,自然不能全加入太平军。
比起那些穷苦百姓,有太平军籍之人的生活,简直是神仙日子。
更何况,一下子都加入了太平军籍,杨秀清也负担不起,这么多人的福利待遇。
仅是一天一家一斤粮,就够让他顷刻间倾家荡产的了。
杨秀清让各部自己去挑人,给他们每部每司限额一千,除此之外,另批给胡一晃五百人的名额,用于招收他个人班底。
总不能一直让胡一晃挂着教头身份,当光杆司令吧?
再者军队人数越来越多,仅靠胡以晃一个人也训练不过来啊!
且杨秀清有意打造一个教官大队,现在招收的五百人,就是教官大队的底子。
若是能成,可大大缩短新兵训练的时间。
这近万人的名额听着不少,但是对于境内万千穷苦百姓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没加入者,杨秀清也不会放任不管,杨秀清为啥要急速扩张,为得就是这些百姓。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杨秀清又新创一个职业,名为辅卒,归育农司和育德司共同统辖。
辅卒不是太平军籍,且是自愿加入。
做了辅卒可以给太平军种粮食,打造简易工具,裁制衣服等等后勤制造工作,大半都归他们干。
当然这不是白干的,杨秀清会按高出市场价三分来进行收买,如果原料有困难的,太平军还会帮助他们解决。
虽然利润不小,但毕竟是杀头的买卖,和风险一比,那点利润立刻就变成了蝇头小利。
真正让大家对于辅卒趋之若鹜的是,杨秀清给他们分土地。
凡是太平军治下的乡绅,一律土地归属太平军,当然祖宅,祖坟,杨秀清却是不会占。
这是一个度,既让那些乡绅感到肉痛,但又在一个忍忍就过去的力道上,不至于让他们也成了殊死一搏的泥腿子。
当然,杨秀清也不白要他们的土地,他给这些乡绅前途。
不管这些乡绅愿不愿意,都要入太平军籍,且不受六部三司的名额所限。
至于什么是乡绅,并没有标准界定,简单点来说,杨秀清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
这么做是防止乡绅们钻空子,以后势力再壮大,自然不能这么玩,还是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出台规章制度,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杨秀清还想自己多活几年呢,自然此事要交给育德司起草,再拿来让他过目,把关就可以了。
乡绅加入了太平军,也不能当“白吃饱”,现在杨秀清是创业初期,正是用人之际,尤其是缺文化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