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会于膀胱经膈俞穴。膈是在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俞,输也。膈俞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又名血会,因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为血液所化之气,故名血会。
脉会于肺经太渊穴。太渊穴,太为大,渊为深。即博大而深,意指本穴为脉之大会,博大而深是乃气血最旺盛之处,故名太渊。
筋会于胆经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别名阳陵。阳指外侧,陵指高处,泉指凹陷处。本穴位于膝下外侧,当腓骨小头前凹陷处,故名阳陵泉穴。
骨会于膀胱经大杼穴。大杼穴,大指长大,杼指织布机上用的梭子。背部椎骨横突形秩整齐,有如织机之梭篦,又因椎骨又叫杼骨,上椎尤大,本穴居其旁,故名大杼。
髓会于胆经悬钟穴。悬指挂,钟指聚。本穴为足少阳脉气聚注之处,且穴在足外踝上三寸,未及于足,犹如悬挂之状,故名。”
石头看这些内容有些枯燥,便换了一章看了起来。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督脉与十二正经的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或血海之称。冲、带、阴跷、阴维、阳跷、阳维六脉的气穴,都寄附于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之中。奇经八脉只有任督二脉有自己的气穴,故和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叫八脉交会穴。
通任脉的是肺经的列缺穴。列缺穴位于桡骨茎突上方,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处,故名。
通督脉的是小肠经的后溪穴。后溪穴,后与前相对,溪,含沟、陷之意。本穴所处位置形如沟渠,故名。
通带脉的是胆经的足临泣穴。泣指泪水,临指上对下。穴临于足,与头临泣相对应,故名足临泣。
通冲脉的是脾经公孙穴。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水湿之气,脾为土,金为儿,水为孙,故名公孙。
通阴维脉的是心包经的内关穴。内指内脏,关指关隘。本穴为八脉交会阴维,阴维的病在脏,本穴擅治内脏疾患,故名内关。
通阳维脉三焦经的外关穴。外关穴,与内关相对,是主治头肢、躯干疾患的要穴,故名外关。
通阴跷脉的是肾经照海穴。照海穴,照指照射,海指大水。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通阳跷脉的膀胱经的申脉穴。申同伸,含屈伸跷捷之意,脉指阳跷脉。因穴通阳跷脉,针刺此穴能使血脉通畅,筋脉得伸,故名。”
石头看了这么多,仍感觉很迷惘。便想找些能实际操作的内容。
本章已完 m.3qdu.com